处暑时节养生保健谨记4条-pg电子游戏平台

风水布局 发布者:何同

文章目录:

阳历的8月23日,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节气。“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其中,“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也就是说处暑节气的到来,预示着炎热的暑天天气将过去,到此为止了。而在由热转凉的季节变化中,尤其要注意养生保健,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那么,在处暑时节养生保健要谨记什么呢?且随董易林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防热

处暑是表明天气变化、由热转凉的节气,但并不是说,过了处暑天气就变凉了,而是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有民谚说“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处暑,热死老鼠”。而这里所说的热,就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秋老虎”。“秋老虎”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7-15天。所以,尽管处暑当日,即8月23日正好是三伏天“出伏”的日子,但仍要注意天气的回热现象,尤其是我国的南方地区。

润燥

处暑过后,日夜温差逐渐增大,易出现肺燥津亏之象,即口干、鼻干、干咳、便秘,皮肤皱纹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燥则润之”,因此,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是应对秋燥的重要养生保健方式。

在众多果蔬中,润肺除燥者当首推秋梨。古人称梨为“果宗”,即“百果之宗”。 中医认为梨味甘、微酸,性凉,可“润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酒毒”,无论生吃还是熟食,口味俱佳,且“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加上秋梨本身含有丰富的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可利尿、通便,还可促消化、增食欲,可谓是秋季推荐水果之佳品。

除乏

随着秋季的深入,自然界中的阴气增加,阳气减少,对应的人体的阳气也渐渐收伏,慢慢潜藏。所以,相较于“春困”和“夏打盹”,人们在入秋处暑后会伴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浑身乏力无精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为防止“秋乏”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调整夏天以来晚睡的作息习惯和方式,做到早睡早起。而且也同样适用少许的午休来有效缓解或消除秋乏的情形。

伸志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悲秋”可不是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与季节的特征息息相关。进入秋季处暑节气后,黍、稷、稻、粱类农作物逐渐成熟,而天地万物也由春夏的勃勃生机、欣欣向荣转向萧条冷落,开始凋零。伴随着这种天气变化,加上秋干气躁,人们出现心情波动甚至情绪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收敛情绪、维持心性平稳,伸志舒气,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处暑之后,进入秋高气爽的天气,尤其适合户外运动。比如约一二好友郊游、登高望远,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疏解“悲秋”情绪。也可在早晚进行适宜的运动锻炼,比如散步、小跑、下棋,都是有效伸志的方式。

处暑节气到来,在气象意义上算是已经进入了秋天,但其实暑气在这时还是没有完全退去,再加之秋燥来袭,很容易耗气伤津,所以还是需要延续一段夏季的养生方式。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老中医怎么说,处暑后养生保健六道关是什么。

第一关:养阳关

首先是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摄氏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对策: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总的来看,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唇焦的燥症。因而,衣服不要加的太多,忌捂,但也不能过凉。所以,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此时饮食调养方面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饮食上宜多吃咸味食物如荸荠、沙葛、粉葛等,也可多吃新鲜果蔬,以及银耳、百合、莲子、蜂蜜、糯米、芝麻、豆类、奶类等清润食品以防秋燥。有些人在处暑过后往往胃口大开

处暑到来后,天气渐渐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专业营养师建议人们处暑期间多喝点粥,有助于养胃与利尿,对身体大有裨益。那么处暑时节有哪些粥适合人们食用呢?现在就一起来了解。

你可能喜欢》》处暑鸭的由来

推荐一:燕麦南瓜粥

材料:燕麦30克,大米50克,小南瓜1个。葱花、盐适量。

做法:南瓜洗净,削皮,切成小块;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半小时。锅置火上,将大米放入锅中,加水500克,大火煮沸后换小火煮20分钟;然后放入南瓜块,小火煮10分钟;再加入燕麦,继续用小火煮10分钟。熄火后,加入盐、葱花等调料。

功效:南瓜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身体必须的“补血元素”,可以帮你补足血气,而南瓜含有的其它营养素,可以助你排毒养颜、抵抗疾病!其次,南瓜含有丰富果胶,可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还能黏附和消除体内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

推荐二:杏仁红豆粥

原料:大枣50克、美国大杏仁50克、大红豆50克、大米200克。

做法:大杏仁和红豆提前用清水浸泡一夜。把全部材料,加入焖烧锅的汤桶,最好在晚上做好,早晨就可以喝到热腾腾的粥了。一次性加足2升水,置于火上,大火烧沸,煮10分钟。把初步加热好的粥桶,放入外锅中,盖好锅的盖子放置8小时就可以了。8个小时后打开,就可以吃到香滑浓稠又健康的大杏仁红豆粥了。

功效:大枣有保肝护肝的作用。美国大杏仁促进消化和吸收,也有缓解便秘的功效,可以体内降低胆固醇水平。红豆杏仁粥,是一道健康的益气养心、润肺排毒、清火养颜的好粥。

推荐三:小米红枣粥

材料:小米50克,红枣10克,雪梨半个,枸杞一小把,冰糖、水适量。

做法:小米淘洗干净,红枣洗净后去核对半切开备用,雪梨洗净后去皮去核,切小块备用;锅中放水,水开后下入小米和红枣,搅拌均匀后大火煮10分钟后,转小火煮至小米粥粘稠;放入雪梨块后再煮5分钟,关火后撒入枸杞并加入适量冰糖调味,搅拌至冰糖完全融化后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小米性凉味甘、咸,入肾经,兼入脾、胃经,可滋阴养肾、健脾和胃,还可以使产妇虚寒的体质得到调养,帮助她们恢复体力,搭配红枣、大米等补气补血的食材食用更具有良好的滋补功效。

推荐四:百合红枣粥

材料: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

做法:将山药、百合、大枣、薏仁、大米洗净煮粥。

功效:百合滋阴降火;山药滋肾润肺;薏仁健脾利湿;红枣补气养血明目,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称,富含维生素c、a。秋季的干燥,易使“干眼症”——角结膜干燥症发作,可以食用百合红枣粥。

推荐五:川贝雪梨粥

材料:川贝母12克雪梨1只大米50克。

做法:把川贝洗净,去杂质。雪梨洗净,去皮和核,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大米淘洗干净。把大米、川贝母、梨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把锅置武火上,用武火烧沸,用文火再煮40分钟即成。

功效:润燥消风,清凉滋阴,养阴清热,还能帮助消化,治疗秋咳。雪梨能润肺解燥,醒酒降火,化痰止咳的功效。川贝能化痰宣肺气。

在我国每年的的阳历八月二十三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反映了暑气到此为止,秋天来临。处暑前后有很多习俗,民间会有一些祭祖的民俗活动,而且秋意渐浓,也是人们赏秋的时节。下面就一起随董易林老师来看看处暑时节的习俗和养生保健。

一般情况下,处暑前后即为农历的七月中旬,此时民间会有祭祖的民俗活动。已经过去的 “中元节”即是处暑前后的重要节日。中元之日,人们以果蔬布施祭祖,追思先贤,祈祝安康。

民间也有处暑吃老鸭子的传统,而且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据说一般在处暑这天,老北京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因而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以祈祷平安,渔利丰收。

以上讲的是处暑时节的一些流行习俗。而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处暑节气的养生保健也非常重要。因为处暑“暑气止,天始凉”,处在气温变化交替的节点,所以,特别容易引起人的身体机能的失调,从而导致一些诸如感冒、痢疾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处暑时节的养生保健也同样不可忽视。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易出现肺燥津亏之象,即口干、鼻干、干咳、便秘,皮肤皱纹增多甚至乏力、消瘦等。对此,就应“燥则润之”。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而饮食一些粥类,诸如薏米、银耳、莲子、百合等,也有清肠润燥、健脾养胃之效。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过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而每逢雨后气温则下降明显。因此,对应这种气候特点,在早晚时间还要注意酌情添衣。但忌多忌捂。俗话说:“春捂秋冻”,就是说在秋天时间不要一次性添加太多衣物,而是随着天气的慢慢转凉变寒酌情加衣,以增强自身抵御寒冷的能力,进而能很好地适应冬天的严寒天气。

您可能也喜欢:

详解:天运五行查询大全

五行属性查询表

为什么频繁爆出明星吸毒事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