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高熙东

寒衣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它和清明,中元节一样都被称为是鬼节,而在寒衣节到来的时候,会有许多不同的习俗活动,其中一个就是吃红豆饭,那么寒衣节为什么要吃红豆饭呢?红豆饭怎么做的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饮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寒衣节为什么要吃红豆饭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

红豆是日常生活里人们常吃的杂粮食品,甜蜜的口感让它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红豆除了美味以外,更是非常健康的食物,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那么就来了解,每年冬季数九时节吃红豆,有什么医学道理。

红豆,又叫红小豆、赤小豆,因为富含淀粉,也被人们称为“饭豆”,是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杂粮。早在明代,《本草纲目》就有红豆食疗功能的记载:“律津液、利小便、消肿、止吐”,能“解酒毒,除寒热痛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而在传统中医看来,数九多吃红豆是有原因的,因其具有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

在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些红豆药用验方,如《本草拾遗》中记载的红豆桑白皮汤,用红豆60克,桑白皮30克,加水煎汤,去桑白皮,饮汤食豆,具有健脾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脾虚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而《后补缺方》记载的茅根煮红豆,则是用白茅根250克,红豆250克,加水煮至水干,除去白茅根,将豆分数次嚼食,具有健脾利尿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不利。

除此之外,红豆与其他谷类混合,制成豆饭、豆粥、豆沙包等主食,成为自古以来经久不变的科学食用方法。

豆沙包里的豆沙有两种制作方法:一种是不去皮,红豆煮烂后,带皮一起压成豆蓉,直接炒制;另一种是将红豆压成豆蓉后,倒入滤网,网下放一碗水,一点点洗,豆沙沉入水里而皮留在网中,全部洗好后,豆沙带水放进锅里,慢慢炒制。煮红豆时,开锅之后加入凉水,能加快红豆煮开花。炒豆沙时,不要太干,因为在变凉过程中水分还会蒸发。

有了豆沙,再将已发酵面粉加入适量碱液,揉匀,搓成长条,按量下剂,将剂按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锅底形状,左手托皮,右手用匙将馅放入皮中,收严剂口,捏制成形。依次做完,上屉蒸熟,便是具有“消胀肿,利小便”食疗作用的豆沙包了。

不过营养专家指出,在煮红豆时有些人会加碱,这虽然能使红豆加速变软,但会破坏红豆中的营养成分,降低人体对铁质的吸收。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寒衣节,人们怕阴间的先祖在冬季中缺衣少穿,于是在这一天将香烛、纸钱、食物等上供给逝者,并焚化冥衣,称为“送寒衣”,一些地区则改为“烧包袱”,在纸袋中封入冥纸,封面写上收寄者姓名称呼,烧给亡人。那么寒衣节烧包袱怎么写,烧包袱书写格式是怎样的,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寒衣节烧包袱

烧包袱又称烧包裹,是我国民间祭祀祖先的一种形式。民间每逢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为表“思时之敬”,大都给死去的宗亲上坟烧纸。但是有的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上坟的,就以烧包袱代之。

包袱通常是一个大纸口袋,竖一尺,宽一尺五寸。素包袱皮是全白的,只是中间贴一蓝签,以便书写亡人名讳之用。花包袱皮是在一个大白纸或红纸口袋上印上水墨单线的图案,四周黑框内是佛教梵文音译的《往生神咒》;中间印一莲座的牌位,用来填写亡人名讳。

牌位的右上方印着“金银财宝冥衣一封”,可根据情况在下边填上“戊子清明祭用”、“周年祭用”等字样;左下方是填写祭祀人姓名之处,还印有两个古装的小人儿,据说是隋朝的羊角哀、左伯桃(隋封守灵之吏)。

每份包袱皮还附着一张四寸见方的木刻版水墨印刷的“冥国邮政”的邮票。装好冥钱冥衣后,贴在包袱背后。

写包袱的格式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祖考xx公xx老大人收”、“孙xx曾孙xx玄孙xx祀”。

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依次写“寒衣化袱xx包”、“上奉”、“故考xx公xx老大人收”、“男xx率孙xx曾孙xx玄孙xx祀”。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烧包袱的称谓

例如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

寒衣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xx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xx、xx

孙xx

媳x氏xx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寒衣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初一,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和“寒衣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故”,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

“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有些家族在祖母那一辈,女人没有学名,只有小名。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

“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是我国民间传统三大鬼节之一,人们在这一天有扫墓祭祖的习俗,向逝去的先人表达哀思。那么寒衣节上坟该怎样祭奠呢,流程是怎样的,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一、物品准备

1、备香。香如同我们拿手机拨出的信号,香一点燃,祖先就知道是子孙来祭祀了。

2、备糕点。水果代表阴,糕点代表阳。祭祖,一般要备水果和糕点这两样。

3、备蜡烛。最好点一根蜡烛,蜡烛叫灯,这个为阳,可以让子孙走任何路都不会偏,不会走到黑道上去,这叫明道。

二、烧纸焚香

1、纸不是烧得越多越好。

2、焚香。烧香要烧365根。整个家族来祭祀的话,就按男丁来分,男丁有5个人就分5把,10个人就分10把,12个人就分12把。在坟地前面,要把香全部点起来。香点起来,这叫做补阳。

三、注意事项

1、烧纸不能用棍把纸挑碎,最好念念经。纸这个时候,就可以越多越好。可是烧纸时一定不要拿棍挑,一挑碎,就像人残缺了。祭祖的过程中要缓慢、端庄。这才叫续火、添香。

2、穿着要素雅端庄。去坟地最好穿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显得端庄,千万不要穿艳丽的衣服,也不要穿短裤、裙子,不然家里容易出现风流子孙。

3、表情要严肃,祭祀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

4、不要拍照。在墓地不要拍照,不管怎么样,坟地都属阴。

5、不要抽烟。在坟地要戒除恶习,别烧着香、烧着纸就吸上烟了,这样不恭敬。这样做容易上火,家中孩子容易顶撞。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到来之际,我国民间有扫墓祭祖的习俗,而“烧寒衣”就是祭祖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寒衣节要烧的纸钱、寒衣等,在市面上都能买到,但我国一些地区依然保留着亲手制作的传统,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寒衣节烧的寒衣怎么剪。

我国古代文献有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也。”

而清代文人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也写道:“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寒衣节烧的寒衣怎么剪

1、准备好正方形的纸和剪刀;

2、把纸对折成三角形,把长边再往后翻折约6—10毫米,按纸的大小选择适当的宽度,作为衣领;

3、把三角形的长边从中间留适当对称的宽度,即脖颈的宽度,然后把多余的那块折下来;

4、用剪刀剪出袖口,再剪平底边,就可以了。

剪寒衣的注意事项

1、祭奠逝者的衣服,一般用亮光纸做,尺寸没有说法,颜色不限,都可以。

2、制作寒衣,不准不加棉花。做寒衣时,外用兰纸和内用白纸,当中薄薄的一层棉花用胶水糊上即可,做冬衣上下一套和鞋子一双。

烧寒衣的注意事项

最好在上午9点至下午15点之间进行。去坟地的时间不要太早,也不要太晚。十月初一的时候,天亮的比较晚,太阳落山却比较早,上午9点---下午15点这段时间内,是一天中阳气比较旺盛的时段,会加强自身阳气。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

烧给逝者的寒衣必须在寒衣节或者提前烧。若在十月初一以后的时间烧,死者会穿不上袖子,提不上裤子。投生后穿衣用衣袖抹鼻涕,穿裤子踢里踏拉的,这种举止会伴随其一生。

寒衣节上坟添土不用筐篓,要用衣服兜着,兜的土越多,族里人丁越兴旺。由家长率领儿孙们到祖坟添土,抬着食盒、大方桌和丰盛的供品(20至30个大碗),逐个到坟莹前祭拜,叫“上大坟”。

寒衣节到来之际,要焚化寒衣送给逝者,而对于活着的人们来说,也是需要添衣御寒的时节。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