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丁阳远

小时候,我们最常玩的就是跳皮筋,一直不知道原来在黎族文化中还有更好玩的打柴舞。古老的打柴舞在黎族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黎族不仅是一项很受欢迎的舞蹈,而且还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健美操,想知道更多吗,那就随小编一起看看黎族民间打柴舞的来源及简介吧。

黎族民间打柴舞的简介

打柴舞黎语叫“转刹”,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打柴舞的习俗在黎家人中逐渐流传演变。如今,它已成为一种带有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并迅速传播到了国内

贵州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一种地域文化,由于各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贵州文化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绚丽姿态。在贵州文化中,贵州手工艺品十分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年代久远的服装装饰等等更受欢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贵州的民间工艺品吧。

稚拙、质朴并充满夸张相像的艺术风格,丰富的社会功能作用,同时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质朴在某种意义上隐含着粗糙的意思。由于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具等条件的制约,确实存在着材料的粗糙和手工制作的粗糙,这恰好也是民间工艺的特征之一,粗糙只是表象特征,质朴才是内心感受。

贵州平塘牙舟陶就其制作工艺来讲难免粗放和简单,从制作过程来看,在塑造形象时,确实不够精致准确,线条也不那么流畅,釉色斑驳,成品上常沾有泥土甚至手指的印痕。然而正是这些看似粗糙的工艺,恰好体现了手工制作的温暖,表现出生活本色,甚至成为一种风格。质朴也意味着简洁,简洁就是一种概括,省去不必要的细节,突出重点,注重特征。贵州土陶一般造型简略,注重形体,少装饰纹样,非常单纯,而造型本身也很简洁,同样给人也美感!

想象与夸张,把平凡的事物加以渲染强调,赋予美好的愿望以满足审美心理的需求,这正是贵州民间艺术所具备的特质。苗族的剪纸、刺绣同为一体,只不过使用的材料不同,其风格一致。从图案的取材来看,丰富多变,有动物、植物、神话传说、英雄故事等。

形象处理上敢于想象,大胆夸张,其纹样的丰富多变可说是发挥到了极致。如在苗绣中出现的龙的形象就有好多种:龙的头上有牛角,尾部变成花或宽大的金鱼尾,“飞龙”呈现为鸟状,“人龙”、“蜈蚣龙”等。苗绣还常把花草、动物、人物集中在一起讲述一个故事,造型古拙,主题明确。

他们把不同环境,不同季节或互不关联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在织锦工艺中经常出现的适合纹样一般有中心主体,周围的空间布满花、草或小动物,构图饱满,整体感很强又富于变化,这与现代图案的结构非常相似。

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相对独立性,自成一体的艺术语言,贵州民间工艺无论从工艺技巧还是艺术表现来看,都呈现浓烈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精神。造型上的质朴、生动,色彩运用的奔放,大胆的想象和夸张,加上熟练手工技巧,形成最完美的艺术作品。这不仅只是形式上的美感,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记录,是对美的认识与追求。

贵州民间工艺正处于由传统进入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渡时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想要维系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又急于投入现代文明的怀抱,两者之间呈现相互交织和矛盾的状态。在现代文明生活的强力吸引下,作为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承袭者的农民兄弟,他们早已想摆脱贫困,改变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持某一区域的原生态等于某种落后的生活方式,这常常意味着贫困和困顿。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物质财富却相对贫乏,他们急于摆脱贫困,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而难于顾及保护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他们还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传统文化艺术也是自己身边潜在的物质财富,因而不惜抛弃。新一代的农村青年舍弃贫困的农村生活,同时也舍弃了传统的手工技艺,投入到城市的怀抱。

猜你可能也喜欢:

青海文化的一朵奇葩:青海结婚习俗

特色鲜明的青海饮食文化

青海传统建筑风格与特色

古色古香的安徽传统建筑文化

中国的汉族民间习俗是在正月初五拜财神爷,而在七月二十二,又是祭祀财神的日子,因此,我们称这一天为财神节,这样的习俗已经遍及了中国,本期的财神节带你去了解流传已久的民间信仰,山东财神节简介。

山东财神节的简介

山东半岛沿海地区民间自古有信仰武财神赵公明和关公的古老传统。建国以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民间农历七月过财神节的习俗被迫中断。改革开放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财神节已在山东半岛地区得以恢复并日益兴盛,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

回族民间文学,是回族人民经过千百年长期对生活感悟所创造出来的,它内容丰富,具有回族人民特喜爱的文化体裁。回族文化的来源及历史也是众多学者研究探讨的对象。下面为大家带来回族民间文学的来源及历史,一起来看看吧。

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斯林(伊斯兰教徒的特称)大批迁入中国,以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移民、波斯人、阿拉伯人为主,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着时间的观念。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又或者是跟别人约定的约会,都是要遵循时间观念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的出现崭新的时间历法。

那么,本期彝族文化一起了解彝族的天文历法。

彝族的天文历法也在博大精深的毕摩文化中体现,毕摩们为了给人生属性一个完整的诠释,同时也为了占卜测算的需要,对天文历法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于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天文历法。

在美姑地方,彝族传统的方法是用与汉民族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应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十二种动物属相来轮换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以十二属相为一个周期,故有“年有十二年,月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日”的之称。

民间谚语道:“年以鼠为首,月以鼠为首,日以鼠为首”,可见十二属相以鼠为首。其来历在民间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在远古时候,有一次洪水泛滥,唯一剩下的人类祖先居木乌吾(笃慕俄)被洪水冲到兹伙尔尼山(洛尼白)上脱险后,他在山顶上第一天救起了被洪水冲来的老鼠,第二天救起了牛。

以后依次救起了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于是把救起所属动物的那天定为所属日,后来,他又用同样方式用这十二属相给年和月定了名,这种以十二属相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另一种传说是,远古时候,年月日时都没有名称。

有一次,掌管天下万物的昊天古兹给各种动物吃眠药和不眠药,第一天老鼠跑来吃,后来每天依次为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昊天古兹便以鼠来吃的那天为鼠日,牛来吃的那天为牛日,其他各日也依次取了名。

从猪来后,因其他动物来者太多了,再也记不起先后顺序,所以只取了十二属相,用此十二属相轮回纪日,后来又用此纪月纪年。当时十二属相中,只有蛇和龙吃了眠药,所以到冬天时,蛇和龙冬眠,而牛等其它十种动物吃了不眠药,直到如今也不冬眠。其他动物也是如此,吃了眠药的动物则要冬眠,吃了不眠药的动物则不冬眠。

关于属相的“禁忌”,彝族民间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远古时候,白天父的母亲在蛇日生了病,马日为她的病情进行了占卜,当时白天父家正在修建住房,因母亲的病只好停了下来,羊日给母亲治病,结果没有治好,猴日母亲死了,鸡日给死者洗脸。

狗日去喊死者的亲戚送丧,猪日给死者进行火葬,鼠日白天父很伤心,什么事也没有做,牛日继续修建房子,虎日把房子修好了,所以,“勒克特比”最怕虎,到龙日结束了一轮。

因此,彝族传统的属相“禁忌”是:蛇日要防止生病,马日修建住房不吉利,羊日不能看病治病,猴日死人也不吉利,鸡日不能洗脸,也不能剃头,狗日不能出门,猪日不吉利,鼠日虽然没有什么事,但也不算吉利,牛日比较吉利,虎日大吉,兔日白天父还在伤心,但是有希望,龙日吉利。

与汉族的六十甲子相同,十二属相也可以构成六十周期顺序。六十周期顺序,彝语叫“夫策洛木觉”,意为“六十如是转”,是彝人预测年日吉凶的一种方法,它以十天为一个组,分别定为一日大交(“交嫫”),二日小交(“交惹”)。

三日四日无缺陷(“佴阿甸”),五日“库”,六日“库诺”,七日“史觉”,八日“史诺”,九日十日无缺陷,配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构成六十周期为一轮,以此纪年纪日,一年为六轮三百六十日。

据现代学者研究:彝历中纪日的十二属相(生肖)起源于原始图腾崇拜,因而彝历有万年以上的历史。彝历与汉族先民的早期方法,如《夏历》,同源同系统,是不同支系的羌戎所使用的历法,在空间和时间上都不存在谁出自谁的问题。而且彝历中一月三十六天,一季七十二天的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甚大。

道家、儒家、阴阳家的神秘数字“三十六”、“七十二”实源于彝历。如道家所说:“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渊源于彝历中“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若此说成立,恰好可证明: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是互相交融、沟通的。

【结束语】如今每一年都有着新的生肖,现如今的2016年刚刚来临,不少猴年的人都已经买齐了红袜子、红围巾等等。12年才能够等到一次的本命年就是如此出现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