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陈夕

新春贴桃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春节习俗,据说桃木有驱鬼压邪的作用,于是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那么就一起来了解春节换桃符习俗的起源吧。

你可能喜欢》》古代春节对联大全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郁垒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

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用桃梗刻制神荼、郁垒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

同时,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宋太祖乾德二年,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蜀主对学士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的题词改变了传说中桃符的内容与性质,使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有些专家认为孟昶的题词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古代春节期间挂桃符的习俗,在许多文入学士的笔下多有记载,如白居易《白礼六帖》:“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以及王安石的名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春节期间人们挂桃符的盛况可见一斑。

寒食节,也叫“禁烟节”,一般在清明前的一二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原本寒食节只是禁烟火,吃冷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寒食节也多了许多习俗。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寒食节的起源及习俗饮食。

寒食节起源

春秋时晋国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介之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寒食节有哪些习俗

祭祖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踏青

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寒食节的饮食

寒食饮食: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企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推高风亮节。江苏镇江有寒食节食具“京扛侪”,《国民生活历》说:“京口(镇江)以其为寒具。脐为六角形,谓京扛侪。”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而其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要属象征辞旧迎新的春节了。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也十分多,那么本期老黄历带大家了解一下,重要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吧。

春联和年画

张贴春联和年画的习俗起源于上古时期。每到春节时期,每家每户门前会树立桃人来驱鬼。后来,逐渐演变成门神、年画。宋代开始,民间逐渐流行木版画,年画所画素材也是越来越多,流传至今的还有“四美画”。在唐代,文化繁荣,民间开始流行春联,这个习俗在宋朝更加普遍。到明代,贴春联的习俗已经全国范围内普及。

烟花爆竹

燃放烟花爆竹的最原始的目的就是驱逐年兽,后面演变为辞旧迎新的符号,成为新年的标志。最早可见的文献记载是南宋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作者是宗懔。主要是说人们在正月一号随着鸡鸣声起床,在门前放爆竹,可以用来驱鬼。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这样,原始的爆竹得到了发展,不生产竹子的地方也可以燃放鞭炮了。这样,燃放鞭炮逐渐成为全国性的活动。

饺子年糕

在中国北方,最流行在新年吃的食品是饺子,饺子又名“交子”,交子时就是象征着新的一年的来到。所以,人们在子时就开始煮水饺,让水饺成为新年的第一顿饭。饺子在古代是难得的美食,尤其是肉食,因此新年第一天吃饺子,也意味着来年能获得更多的食物。年糕,谐音年年高,包含了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望。年糕常常用粘性谷物制作,多为米类。因此北

守岁

除夕的“除”本意为“去”,引申为“易”,意思是交替。“夕”的本意指的是日暮之时,引申为日落后的夜晚时间。守岁,对于长者来说,充满了岁月易逝之感,对于青少年,则充满了努力奋进的含义。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大的节日,春节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许多盛大的活动来庆祝。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各地有各地的表现形式和传统过法。在九江的传统过年中,过年并不简单,它有一定的程序和仪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九江春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习俗吧。

送灶神

农村做饭都是柴火大灶,三阶梯式较大的烟囱斗,安有两口大锅,烟囱的最高处专门做有灶神屋,正里面贴有用红纸写的“九天东厨司命府君”灶神贴;神屋外贴“上天作善事,下界保平安”对联,横联为“一家之主”。最低阶位放有香炉和油灯盏,供上香用。每年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前,要送灶神上天。

辞岁

辞岁是在腊月三十日白天,由家中男丁抽时间到去世的亲人坟前烧香焚纸,年内去世的叫“送灯”,一年以外的叫“辞岁”。

贴春联

贴春联一般由小孩或年青人贴,过去除春联外,还要糊窗户。用白联纸或宣纸将窗户封起来,中间贴一红纸帖,写有“五谷丰登、出方大利、正大光明”等吉祥祝福类内容。

接年

九江称“还福”,也叫“还年”是过年的重要仪式,在傍晚进行。此时家家户户年饭基本上准备就绪。接年开始,首先将方桌移到堂屋中央,从神案上把香炉、油灯、烛台、磬、檀香炉拿下来放在桌的下方,然后摆供品。全家人依次向祖人跪拜。大约10-15分钟,就可撤掉供品,香炉、烛台、油灯、磬、檀香炉端上神案,“接年”仪式结束。从这时开始,除夕一夜香火不断,一直持续到天亮上早香时接上。以后每天早晚都要上香,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结束。

接灶神

接灶神的时间一般在午夜过后,接灶神的仪式比送灶神简单,就只是在灶神台上点亮一对蜡烛,上三支香,燃放一小挂鞭炮,上香人小拜一下就行了。

送年

送年在正月初三早晨。送年的仪式和除夕接年的仪式相同,供品的摆布都一样。不同的是接年向上,送年向下(即对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天正年就过完了。脏水和垃圾也可以向外倾倒了。

猜你可能也喜欢:

新疆春节风俗与民俗活动

福建平潭过春节的习俗简介

澳大利亚的春节习俗知多少

福州春节民俗怎么过?

越南是一个中国文化保留得非常好的国家。除了越南华人之外,大部分的越南本地人也都会庆祝春节,因为春节在越南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中国的节日,同样也已经成为越南的一个传统节日。那么,问题就来了,越南春节的起源是什么?有哪些习俗?与中国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历来越南春节不可少的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越南人过春节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饼。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国的粽子一样,不过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间包上200克猪肉和150克绿豆沙,外裹芭蕉叶。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中间包裹的猪肉与绿豆沙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盛。

越南是中南半岛上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文化习俗基本与中国相邻的广西、云南类似。作为节日,越南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仍然是春节。迄今越南仍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按照传统的说法,春节的本意在于让百姓在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能有一段闲暇和宽松的时间同亲朋好友欢聚,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