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张龙

哈尼族文化最有特色的就是蘑菇房,造型奇异,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房子主要以土石混合,堆砌成墙壁,具有福建土楼的特色,以干草为顶,这样可以起到东暖夏凉的效果。

蘑菇房不仅构造简单,而且很具有特色,引人注目。那么,大家就随小编走进哈尼族看看蘑菇房吧。

村寨一般为三四十户,多至数百户。村寨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周围绿竹青翠,棕樟挺拔,间以桃树梨树,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离村寨不远有清澈酣凉的泉水井。一栋栋哈尼族住房结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

相传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着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着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客人来到,热情的主人就会请你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趁着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样有枝有节有根的歌声,并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蘑菇房造型美观,别具一格。冬暖夏凉,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为三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一个核心的家庭的一幢完整的磨菇房,包括正房、左右厢房、庭院和围墙等数个建筑单元,家中配有脚碓、石磨、水缸、织机、蓝靛染缸、犁、耙、刀、斧、锄、箩和火塘等生产生活设施,满足作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单位的家庭的诸多需求。若干家庭的磨菇房逐次排列,就推演成为一个哈尼族山寨的磨菇房群落。

您可能还会喜欢:

精美绝伦的侗族银饰文化

历史悠久的侗族萨玛节文化

汉族文化:汉族葬礼习俗文化

古老的侗族姑娘节文化

哈尼族是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州的少数民族,自酿自饮的焖锅酒,是哈尼族文化的一大特色。其酒质清澈晶莹,酒味醇厚甘甜,入口舒爽,香气四溢,是哈尼族节庆祭祀、款待宾客的必备佳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哈尼族焖锅酒的酿制方法。

要酿造焖锅酒,首先必须的是“酒药”,也即现代工业酿酒中使用的酒曲。哈尼族焖锅酒的酒药,采用日常所见食材如树根、树皮、树叶、果实、香料以及大米、白面等二十余种材料配制而成,流程如下:

一、大米经过浸泡、碾磨制成米粉,配以适当面粉,均匀加入适量水后和匀,并放置12小时左右,使其发酵。

二、树根、树皮、树叶、果实和少量特殊香料等二十余种辅材按恰当比例配制,用圆臼捣碎。这个过程,哈尼人称之为捣药。在捣药的过程中要精打细磨,由于加入的材料较多,为使其散发出各自独特的芳香,所以研磨越精细则混合程度越高,芳香越浓郁,制作的酒药也就越好。其中,由于哈尼族同胞散居各地的区域环境不同,所加的原料都是因地制宜,故而在用料上也有区别,比如西北部的喜欢多加陈皮、桂皮、小茴香籽等,而西南部的喜欢多加花椒、大茴香和蒿枝等。

三、将捣好的药拌入之前已经充分发酵的面中,待拌匀后捏成饼状放置于簸箕中晾干,直到需要时才拿出来使用。而且酒药每次使用时不能用完,都要留一点来配制下一次使用的酒药,人们把它称为酒娘。

酒药准备完成后,就到了酿酒主料的制备。哈尼族焖锅酒的焖制器具与彝家小锅酒大致相同,酿造原料则以玉米、高粱、稻谷、苦荞为佳,稗、粟、薯等亦可。

哈尼族焖锅酒的酿造程序十分独到:

一、把选择好的原料粮用清水浸湿,再放入普通的饭甑中蒸数小时。

二、蒸到谷物绽皮露心时,抬到打扫干净的房顶上,摊开晾凉。

三、原料摊开晾凉后,进行拌酒药的步骤,拌酒药关键在于掌控蒸煮过的原料的温度,只有温度适宜,酒药的药性才能很好地挥发出来,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时开始拌酒药。

四、拌上酒药后,搅拌均匀,装进密封性良好的容器,可以是土缸,土罐或者装酒药的蔑囤,用稻草把容器团团捂紧使酒药发酵。发酵时间视气温高低而定,短则2-3日,长则8-10日。

五、到酒药发酵流出汁液时,将其移入瓦缸中,用草木灰和成稀泥糊封严缸口,再进行发酵10一15日后,就可以取出蒸烤,制作焖锅酒。

六、烤酒时,蒸酒药用的木甑是圆台形的,甑内安放一个接酒的器皿,锅、瓢、盆、剖开的葫芦均可。甑的上口放置一个盛冷水的铁锅,主要起冷却作用,故锅内的水需随时撤换以保持冷凉。甑底铁锅中的水加热沸腾后,使甑内的酒药蒸气上升,在甑顶的锅底凝结成酒滴,落入接酒器皿中。其中,如果在酒药蒸烤一定时间后,抬起盛着冷水的锅,取酒品尝,这时的酒叫头道酒,一般度数较高;而在倒出酒后架上冷水锅再继续焖出的酒,度数就逐渐降低,这时的酒称二道酒。哈尼族焖锅酒的酿造,这就完成了。

结束语:哈尼族焖锅酒之所以出名,在于它的酿造工艺特殊,酒味醇香纯正。清澈醇厚的口感,广受人们的欢迎,而这经过复杂工序酿造的焖锅酒,每一滴都包含着哈尼族人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好品德,如果有机会,大家一定要尝一尝这被誉为“哈尼茅台”的民族特色佳酿。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建筑,朝鲜族文化中的建筑更是别具一格,他们的传统建筑主要是依山而建,以木板为主,间间相通,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构造简单,且美观特色,是人们眼中的一道风景线。那么,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朝鲜族建筑吧。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

捉蚂蚱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但殊不知在历史悠久的哈尼族文化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捉蚂蚱节。哈尼族的捉蚂蚱是有一定的象征的,据说可以驱灾辟邪。美味可口的蚂蚱肉,你吃过吗。下面,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极具民族特色的哈尼族捉蚂蚱节吧。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

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包念”,在“六月年”(每年阴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一第个属鸡或属猴日举行。哈尼族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

“捉蚂蚱节”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玛蚱,每家捉够一竹简(约二斤)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撒成四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划开的竹片夹起来插在田埂和排水沟旁,以对尚未捉到地蚂蚱及其他昆虫进行恫吓。

半小时后,又要把这些蚂蚱收进竹筒。带回家当菜或拌粑粑吃,据说蚂蚱肉很甜。离开田野时,人们都要不停地大声叫:“呕,蚂蚱,三天内不捉你了,三个月内你不要吃稻谷!”

您可能还会喜欢:

精美绝伦的布依族刺绣文化

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布依族转场舞

布依族隆重的节日:布依族四月八

欢腾的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哈尼族文化中有个很重要的十月年,是哈尼族一个盛大且喜气洋洋的节日,相当于西方的圣诞节般。男女老少都要早起穿着崭新的民族服装,女孩子头戴银光闪闪的装饰品,尽显民族特色。节日当天,有荡秋千的活动,夜晚篝火燎天,人们围着篝火跳着舞,热闹喜庆。

十月年,是哈尼族的主要节日,哈尼语称“美首扎勒特”或“米索扎”。时间从夏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直至属猴日结束,历时五六天,是哈尼族一年中最长,内容最丰富的节日,类似汉族的春节。哈尼族以十月为岁首,所以每年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要过“十月年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