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张夕东

祭灶节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至今也是历史悠久。在80后的记忆里,在祭灶节的这一天,有一个吃祭灶果的传统习俗。但是现在随着祭灶节已经越来越少人重视,吃祭灶果也就成了80后的回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为什么吃祭灶果吧!

红蛋、白蛋、麻团……和精美的西式糕点相比,这些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的祭灶果有点相形见绌,但却是维系腊月廿三传统祭灶习俗的一根纽带。

在过去,每年到了腊月廿三,民间会举行祭灶神,请民间艺人到家里“跳灶会”、唱“祭灶歌”等活动,“解放以后,这些活动已经很少见了。现在说起祭灶节,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祭灶果。”

记得小时候物资贫乏,没有很多零食,快过年的时候有祭灶果吃,那是很多小孩子一直惦记的事。等期末考试一完,就等吃这个了,看着五颜六色的祭灶果,口水止不住的往下流。

我家楼下有一对外地人开的小店,各种小吃生意都做,人也很和气,生意出奇的好。这不,快过年了,他们又开始做“冻米糖”了,那边经过小店门口,深深吸引了我,第一次看见做冻米糖,我要把这一过程拍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看着图片是不是会勾起你小时候的回忆。

再过几天就是2017年的农历十月初一,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寒衣节了,民间在此时有祭祖扫墓的习俗,扫墓时献上供品、烧些供物是少不了的,那么寒衣节一般烧些什么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寒衣节要烧些什么

寒衣节烧的东西种类很多,有的除了烧纸钱和寒衣,还会烧一些纸糊的豪宅、汽车等一些“奢侈”品。民间认为将这些纸钱、纸衣之类焚化后,就会由阴间的邮差送到地府给指定的人。

如今这些祭祀用品在市面上都已有现成贩售,比如纸衣服,纸鞋子,纸汽车、纸豪宅等一些祭祀用品都是做好的,随处都可以买到,有些地方的人们就直接买来这些,烧给逝者。而有些地方至今则还保留着传统——要烧的寒衣要亲手制作。

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

在十字路口要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历史文献中关于寒衣节的记载

“(十月)朔日,剪楮为寒衣焚墓,为‘寒衣节’。”——河北《万全县志》,清道光十四年增刻乾隆十年本

“十月朔,俗称十月朝。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

“(十月)初一日,谓之‘鬼节’,各家祭扫祖茔,并以五色纸剪制衣裤,用纸袱盛之,上书祖先名号,下书年月日、后裔某某谨奉,照式制若干份,焚于墓前,或焚于在门前,取其子孙为先祖添衣之意。”——河北《张北县志》,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献烧。”——宋·孟元老《东京梦化录》

“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于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清·潘荣《帝京岁时纪胜》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旧时,祭墓、烧纸钱和纸衣(彩纸剪成),表示给亡者送衣物、钱币。今民间仍上坟烧纸。”——河北《河间县志》

“农历十月一俗称‘鬼节’又称‘寒衣节’。”——《洛阳市志》卷十七

现代的很多人对于传统习俗节日一知半解的,对于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越来越没概念了,例如,大家知道什么是龙头节吗,其实它就是龙抬头的别称。那么龙头节要干嘛呢?且随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龙头节

龙头节(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龙抬头”“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古代天文学方面,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每到春分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龙头节要干嘛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

龙头节要干嘛

奉祀土地神

二月二龙抬头也是土地诞,土地公又称福德正神,是深受各地各方百姓所爱戴的神明。南方”二月二“龙抬头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临沂一些地方这一天举办土地会,农户凑钱为土地爷过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以求土地爷保佑有个好收成。现在没有哪个村再办土地会,但是有的人家还在这天到土地庙化纸烧香祭祀。

吃糖豆

临沂人过二月二,农家就开始准备炒糖豆的原料。二月二早上,家家户户都用糖炒花生和黄豆,有的地方叫糖豆,有的地方叫蝎豆,还有的爆玉米花。过去都是自家制作自家食用,现在不同了,一般没有自家制作的了。城里的超市里,农村的集市上,二月二前后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糖豆,大概有十几种甚至更多。随吃随买,香甜可口。二月二这天,农家的餐桌上要摆多种糖豆,以示庆贺这个节日。有些地方还有吃“龙眼”、“龙须”、“龙舌”、“龙耳”、“龙皮”、“龙子”、“龙蛋”以及吃春饼、吃猪头肉的习俗。

围粮囤

在临沂地区,二月二这一天,百姓们都要起个大早,先烧制好草木灰,将灰放在簸箕里,围绕着自己的院墙跟,用木棍轻轻敲打簸箕,边走边敲将草木灰洒在院内院外,说这是为了驱虫。然后再院子中间或到自己的打粮用的场上,用草木灰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囤,有的还在粮囤的一侧用草木灰画上梯子,以示粮囤又高又大。有的在每个粮囤中间放一些五谷杂粮,还有的在粮食上再盖上石板,过上几天拿了石板,让鸡把粮食吃完,预示今年粮食丰收。这一习俗在临沂民间一直很盛行,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和对粮食的渴求,就是这些年丰衣足食了,有些村民二月二这天还在家里围粮囤。

林志炫的《单身情歌》大家是耳熟能详了,对于单身人群来说,单身或许孤单寂寞冷,但却也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不为快餐爱情而迷失,保持清醒自我的一种状态。近些年来出现的单身节,正是这样一种心态的体现。那么单身节是几月几日呢?让网络节日告诉你。

问:单身节是几月几日?

答:单身节是11月11日。

单身节一般被认为就是光棍节的别称,这是一种流传于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单身一族中间的娱乐性节日,“光棍”一词的意思就是“单身”,庆祝这一节日的人们,以自己仍是单身一族为骄傲。

单身节,也就是光棍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被人广为接受的是,它起源于南京大学宿舍文化。

1993年,南京大学“名草无主”寝室四个大四学生每晚举行“卧谈”,一段时间卧谈的主题都是讨论如何摆脱光棍状态,卧谈中创想出了以即将到来的11月11日作为“光棍节”来组织活动,从此,光棍节逐渐发展成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学里的一种校园趣味文化。

随着一批批学子告别校园,这个节日被渐渐带入社会,并随着成年单身男女群体的庞大,以及群体活动和网络媒体的传播,光棍节在社会流行开来,并由光棍节发展出了“脱光节”。

为什么单身节要在11.11

11月11日,被形象地称为单身节,“11月11日”因有四个孤单的“1”字,和单身光棍们形单影只的形象很贴切,因而被富于创意地称为“单身节”,也叫“光棍节”,年轻人在这一天推崇的最佳应景食物,也是形似“1”字的四根油条。

祭灶神也是小年,而小年也就意味着春节要到来,祭灶神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由于各地的习俗不同,祭灶节在各地也都有着不同的传统。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吃也是一个大事,那么,在祭灶节这一天,可以吃些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吃糖瓜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天子也祭灶神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