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阳

我国安徽是一个极具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每一座城市都越发变得现代化,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安徽文化的古朴气息。在安徽有着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而其中三个世界级的文化遗产最为出名,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皖南古村落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中国徽派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黄山

黄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在“中华十大名山”排名中居第四位,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景区由市直辖),是安徽旅游的标志。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曾对黄山的秀丽这样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后被当地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

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曹娥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2500余年。

猜你可能也喜欢:

各地婚礼大不同,佛山结婚习俗

独特有趣的海南结婚习俗

极具香港特色的美食推荐

带你了解海南酒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泱泱数千年中日积月累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炎黄子孙所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是人人有责,刻不容缓的,那么就让传统节日为你整理文化遗产日总结,看看我们都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了些什么。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一:

全县2012年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工作总结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根据市局文件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科学策划,切实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

“文化遗产日”活动当日,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文化馆全体职工在县城悬挂横额,把精心制作的宣传板报摆放在繁华的街道旁,并对过往的群众宣讲“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等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引得许多群众驻足观听,同时发放了宣传资料1360多份。我县电视台还播报了当天“文化遗产日”开展活动的一些情况,扩大了宣传面。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营造了全民尊重、热爱、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我县人民群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二、以“游神节”为契机,加大宣传面。

6月18日是我县龙头乡传统节日“游神节”,参加活动的群众有上万人。为了使宣传“文化遗产日”更深入民心,经局领导同意,我县文化馆全体干部职工顶烈日,抗高温,深入到龙头乡,在龙头乡的街头摆起了宣传板报,并发放宣传资料一千多份。通过宣传,参加活动的群众知道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使他们认识到非遗就在身边,我们应该努力把它们保护起来。宣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二:

关于开展2014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的总结

一、领导重视,扎实安排,确保了活动深入开展

在接到市局转发甘肃省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和职工大会,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扎实安排,广泛动员,分工负责,狠抓落实,确保了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教育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紧扣主题,精心策划,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宣传活动

1、开展文化遗产进学校的宣传活动。我局根据我县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分布状况,制作了文化遗产图片展板,从6月14日开始,在县城中小学校园内进行展示,并组织讲解人员向中小学生讲解瓜州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

2、在瓜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及渊泉广场大屏幕播放瓜州古道、锁阳城遗址申遗等一系列文化遗产宣传专题片。

3、在瓜州电视台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在瓜州文物局门口悬挂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

4、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红军纪念塔展出以“红西路军在安西征战史”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幅宣传版面,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宣传瓜州红色文化遗产。

5、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甘肃省文物管理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全县各文物保护小组,业余文物保护员,在全县各乡镇、村分发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公民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意识。

三、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收益良好

我局通过开展的“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对我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及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彰显了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与功能,增进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文化遗产日活动预期的宣传效果。

文化遗产,包括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在引为骄傲的同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国专门设立了呼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现在就来看看中国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问:中国文化遗产日是哪天?

答:中国文化遗产日是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2017年的中国文化遗产日是2017年6月10日。

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

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我国在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当视其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并光大下去。

设立中国文化遗产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中国文化遗产日是中国大陆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为“四鸟绕日”金饰图案。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每座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认为价值不菲的资产。而这些文化资产文化财产就统称为文化遗产。毕竟有一些也是老一辈人流传下来。而这些文化遗产总是最能够代表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本文将带你了解绍兴文化中的文化遗产,一起来看看吧!

社戏:

《社戏》,鲁迅小说,收录在其小说集《呐喊》中,于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本文是鲁迅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作者以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越剧:

越剧,英文名yueopera,是中国五大戏曲种类之一,有“中国第二大剧种”之称,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主要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江南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据初步统计约有280多个,业余剧团更有成千上万,不胜统计。在海外亦有很高的声誉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绍剧:

绍剧,又名“绍兴乱弹”、“绍兴大班”,1950年定名为绍剧。它是中国汉族的戏曲剧种,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及上海一带。绍剧是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拥有400多个剧目。

绍剧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犷朴实的音乐、豪放洒脱的表演和文武兼备等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悟空戏独树一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一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拍成电影后,发行七十二个国家和地区,曾风靡全国,声播海外。

莲花落:

莲花落,又称“落离莲”或“摇钱树”,是一种中国传统曲艺艺术,流行于京、津、冀等地;是始于宋形于明而盛于清的江西新干,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其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在庐陵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江西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项目。

经省专家论证后上报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由于种种原因,新干“莲花落”濒危,现代人知之甚少。代表作品有《闹稽山》、《珍珠塔》、《万花楼》、《夫妻格水》、《娘家节诗》等。

这期民族文化带来的是新疆文化遗产有哪些?新疆是丝绸之路咽喉要地,也是世界唯一四大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古代中国文化)的交汇地,还是一个民间文化遗产大区。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吧!

新疆是丝绸之路咽喉要地,也是世界唯一四大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波斯伊斯兰文化、古代中国文化)的交汇地,还是一个民间文化遗产大区。

新疆各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各具风貌、沉淀深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如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民间乐器;难以忘怀的民间舞蹈、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艺、民间生产商贸习俗;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五味俱全的饮食文化;风格各异的民居文化、交通习俗;特色鲜明的人生礼俗、岁时节令以及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医药等民间文化遗产,凝结着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与理想,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智慧的体现。至今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和情操,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宝库和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民间文化遗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生活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给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民间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民间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许多颇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随时都有消失的危险。留住历史,留住记忆,让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

作为有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知识分子,我们自觉主动地担起了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重任。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环境中,自费“上山下乡”,深入秘境,追踪采访,记录拍摄,历经数十年。

我们和当地的原生态部族一起感受了时代的变迁,既亲眼目睹了现代化及其现代文明给当地人带来的惊奇、喜悦、快乐和幸福,同时也深深感受到,蕴涵着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文化也受到了现代化及其现代文明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了我们尽量陕、尽量完整而客观地记录下这些原生态文化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新疆文化遗产有哪些

古代岩画、民间绘画、民间剪纸、维吾尔族刺绣、哈萨克族刺绣、蒙古族刺绣、柯尔克孜族刺绣、生活器具、民间雕塑、草原石人、民间木雕、砖雕装饰、釉面砖装饰艺术、膜鸣类打击乐器、体鸣类打击乐器、气鸣类吹管乐器、弦鸣类击弦乐器、弦鸣类拨弦乐器、弦鸣类弓弦乐器、维吾尔族“麦西热甫”、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维吾尔族“赛乃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