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住屋”基诺族的民居文化-pg电子游戏平台

风水布局 发布者:李悦

基诺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在哪里有着很多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比如饮食、服饰以及当地的居住建设,这些都是蕴含了基诺族人民的丰富生活习惯以及智慧。下面的基诺族文化为您带来基诺族的民居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

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建房地址初步选好后,太阳落山时,插上“达溜”(一种用篾编成的神器)。

晚上建房的家长做到好梦,认为可以在此建房;若做恶梦,认为不可在此地建房。若梦中的情景不清晰,第二天还要插上“达溜”。这样的仪式可以举行3次,上山砍木料前一天,要杀一头小猪、一只鸡,请毛丕(巫师)祈祷。然后上山砍一棵顶上带着叶子的树,拿回来作椽子,还要扎一捆篾、一把茅草供在老屋后。请寨父寨母和巫师吃饭。

第二天请村社的老人上山选树,先杀狗祭树神、森林神之后,砍两棵祭神时杀黄牛和剽水牛时拴牛的柱子。房梁、房柱砍够了,晒在山上,然后请亲朋好友们帮忙割草,扎草排。

山上的房梁、柱子凿眼后,众人帮着抬回寨子,挖好地基,盖房就正式开始了。立柱子时要杀狗,柱坑里要放竹鼠的头骨、狗的脚趾,还要把狗血涂在柱子上,以求驱除恶鬼。立柱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进行,以免人影被埋在柱洞内。柱洞内要埋些槟榔,3块芋头和3块生姜,3个达溜和3块铜。立柱那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杀猪、鸡、狗祭神,把血涂在东南柱上,还贴上狗毛、鸡毛。请巫师念经,请求地神保佑房主人清吉平安。新房建成后,举行上新房仪式。

基诺族民居是对自然环境调适的结果,是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礼敬自然、天人合一的“人化自然”。基诺族民居蕴含的“天人合一”思想,首先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一、适应自然的优化模式。竹楼底层架空,全然开敞,做摆放杂物和圈养牲畜之用,人居楼上。这样有利于防范毒蛇猛兽对人的侵袭,有利于防止潮湿地面和水汽蒸发对健康的损害。

二、利用自然的人为空间。在生产力低下、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理环境封闭、毒蛇猛兽阻隔的条件下,基诺族民居建筑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到别的地方搬运建材,基诺山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诺族民居准备了足够的材料,木头、竹子、茅草、滕条应有尽有,全是“自然的馈赠”。

三、礼敬自然的精神家园。基诺族的信仰决定了人们虽然靠山吃山,但从不随便向自然索取,更没有“征服”自然的狂妄自大,繁多复杂的祭祀活动充满了礼敬自然的情怀。从砍伐木材到上新房活动结束,不但要剽牛献给死去的家长,还要杀猪、杀鸡、杀狗祭祀,尤其不可少的是必须杀狗祭树神。

四、加工简单,自然天成。基诺族民居不仅完全就地取材,而且完全保持了原材料的本色,是原汁原味的乡土建筑。材料的美是一切美的基础,基诺族民居的美首先就在于天然去雕饰。简单的竹楼整栋都可以用竹子建成,这大概也是基诺族民居称做“竹楼”的原因。

五、绿色环保,自然亲和。基诺族民居建材完全取于自然,对环境不会造成丝毫污染,老化的竹木材料可以做柴烧,即使随便丢弃,也会很快腐化消失,完全回归自然。

六、飘逸隽秀,生态适形。竹木建成的基诺族民居,与砖瓦房和钢混建筑相比,轻盈飘逸,乃至整栋竹楼都可以移走,这是与山坡地形相适应的产物。房屋重量轻,不会对地基造成太大压力,因而不会造成地质灾害。

七、人化自然,浑然一体。在那里,自然、房屋、人、社会浑然一体,房屋也像植物一样,从地里“长”出来,迎着太阳,从属于自然环境,是那个环境的一个优美部分,是地面上一个基本的和谐的要素,它给环境增加光彩,而不是损害它。

八、共生共荣,天人不相胜。基诺族,被誉为“太阳之子”、“鼓声催生的民族”,事实上,还是当之无愧的“自然之子”。基诺族先民们谨守着“人鬼分家时的诺言”及利用自然的种种禁忌和“伦理”,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从而维持了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

中华民族文化,它包括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基诺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风俗。饮食、语言、建筑等各方面的风俗习惯是基诺族文化的重要一部分。那么,就随小编来了解下吧。

语言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基诺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祖先,尊奉诸葛孔明。

食俗

基诺族聚居于中国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主要从事农业,种茶历史悠久,有著名的普洱茶。

基诺族喜吃野菜、喜吃酸、辣味,制作多以煮、包烧、舂为主,而且喜欢用竹筒和芭蕉叶当锅烧饭菜。

基诺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大米为日常主食,杂以玉米、瓜豆等。基诺族食用大米很讲究,要吃好米,新米,陈仓米多用来喂养家畜或做烤酒。玉米则侧重于吃青。早餐通常把糯米饭用手捏成团吃,午餐多把米饭用芭蕉叶包好带到地里随时加盐和辣椒食用。晚餐除主食米饭外,还备有一些菜肴,家庭饲养的畜禽只在婚丧礼祭时才能宰杀。

逢年过节和喜庆盛会时还要吃“剁生”,即用生肉末拌上盐巴、辣子、姜末、薄荷、韭菜等佐料,用手捏匀,直到把肉捏成白色像熟的一样才进食。

基诺人习惯于将猎获的松鼠肉挂在竹楼里火塘边上,用烟火熏烤成肉干,使之常年不坏,食用时切片烹汤,其味鲜而不腻。

基诺族最喜欢吃的菜有酸酉奄鱼。做法是将鲜鱼去鳞洗净,拌上辣子、盐巴与热的米饭,装进竹筒里,用芭蕉叶蒙在筒口,扎紧,待酉奄熟后即食,这种菜有特殊的酸味,味美可口,是佐饭佳肴。

蚂蚁蛋也是基诺族喜欢的营养佳肴。农历三、四、五月间把蚂蚁包砍开,用篾箩接着,一个较大的蚂蚁包获蛋七、八市斤,蚂蚁蛋一般有筷子头那样大小,似蜂儿的样子,营养丰富,可以煮吃、炒吃、蒸吃、放在火塘里烧吃,或放上盐巴、辣子舂细加水做成汤喝。

建筑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

在中国的神州大地上居住着许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和汉族不同。基诺族人民也是少数民族之一,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许多利于自己生活的传统文化,下面的基诺族文化带您了解基诺族的床头采集文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基诺族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农具基本上是铁制的,有砍刀、镰刀、小手锄等。主要农作物是旱稻、玉米,种植棉花也有较长的历史,盛产香蕉、木瓜等亚热带水果。基诺山是出产普洱茶的六大茶山之一。

大牲畜有黄牛、水牛,但不用来耕地,而用以祭祀和肉食,还饲养家畜家禽。种茶、制茶业有一定发展。采集和狩猎仍是基诺族一项重要的家庭副业。手工业还没有和农业分工,主要在农闲时进行,经营打铁、竹篾编织、纺织、酿酒、木工等。

基诺山位于横断山脉无量山末梢的丘陵地带,属亚热带边缘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形成了优异的自然生态,是我国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一块宝地。这决定了采集是基诺族最普遍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基诺人常说,没有肉吃的男人害羞,没有菜吃的女人害羞。

可见,在基诺人过去的生活中,吃肉靠狩猎,吃菜靠采集的生活方式是最基本的生产活动。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任何一个基诺妇女,在劳动之余,总少不了在箐边林中采摘些野菜野果,作为日常必需的菜蔬。而现在,上山劳动之余顺带采集也是基诺人普遍的行为方式。

基诺族采集的食物大体可分为块根、野菜、竹笋、山菌、野果、昆虫、鱼蟹等七大类。采集使用的辅助工具十分简单,就地取材,使用简单的竹木器,基诺族有自己一套加工野果野菜的方法。

在中国,各族人民都有着自己民族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婚前恋爱自由,婚后很少离异。婚嫁风俗代表了基诺族文化特色,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恋爱风俗

男女十五六岁后要举行成年礼仪式,经过一番严肃和令人惊异的复杂过程后得换上成年人的衣服,上衣绣上月亮形花徽,挎包——“通帕”上也绣有花徽,从此才具有公社成员的资格,也才取得谈恋爱的权利,此后他们必须在公房内过夜。因为每年举行成年礼的青年男女年龄相当,其上下一两年间举行成年礼的青年便自然构成一个恋爱班级,但即使如此,年龄相当的班级间的婚姻也有一个自然过程。

结婚之前的恋爱,通常有“巴漂”、“巴宝”、“巴里”三个阶段。“巴漂”是秘密的谈情约会阶段,“巴宝”是爱情由秘密转入公开的阶段,“巴里”是同居的阶段。只要同居之后双方的感情热烈和睦,男子一早起来即为女家扫地背水,并向世人表示二人要结为夫妻,此后即请父亲或舅舅向女方父母求婚,通常女方父母必然答应,接着就约定婚期。因为婚姻是自由的,经过了爱情的三个阶段,所以婚后离异者并不多。

婚礼风俗

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要杀一两头猪,猪肉送给女方家一半。同时还要送些蔬菜、鱼、猎到的野味等给女方家,好让女方家招待亲戚朋友。下午太阳偏西后,新郎的父母陪着新郎来到女方家接亲。到女方家后,接亲者会受到热情的款待,男方要送给女方母亲奶母费,送给舅舅接人费。

女方家同时要杀猪祭,祭完后要把三根肋骨给族长,四根肋骨给父亲,猪腿和猪八戒头给寨长,其余剩下的由全寨人一起聚餐。全寨人聚在一起,喝酒吃肉,共同庆祝婚礼。晚上,在寨子里的空地上烧起火堆,人们擂响太阳鼓,唱起了古老的基诺调,跳起了热烈奔放的基诺舞,整个寨子沉浸在一片喜庆气氛中。

婚俗礼仪

新郎就拉着新娘的手走出竹楼,和迎亲者一道把新娘迎回家。到家的时候,新郎的母亲在门外给新娘一个鸡蛋,并在新娘的手上拴一根红线,同时在手腔上绕三圈,这时新郎要给新娘敬一杯酒,同时要唱一首歌,内容是今后新娘要尊敬母亲,虚心向母亲学做家务等。

当新娘进了男方家的竹楼后,新郎的父亲要给新娘一只鸡脚,同时给新娘手上拴红线。之后,宾客也纷纷给新娘拴红线,同时送礼物给新娘,在基诺族的观念中,拴红线不仅拴住了人,也拴住了人的魂,今后新娘就永远在男方家了。新娘到了夫家之后,新郎就开始盛宴款待亲朋好友和全寨的乡亲们。人们喝酒、唱歌、跳基诺舞、擂太阳鼓、尽情地欢娱,以庆贺这对新人完婚。

结婚的当晚,新娘不能走出男方家。第二天天刚亮,新娘要去背水回来烧洗脸水,烧好后抬给公婆洗脸,同时,正式称呼公婆为阿侈阿妈。之后,新娘的父母和媒人也来到男方家,把头天长伴送来的嫁妆清点给新娘。有趣的是,这些新赠的东西中,往往还有一块茶叶地、一蓬竹子、一头牛和几只鸡。

茶文化在中国已有将近五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茶文化一直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们通过以茶代礼来表达自己的礼仪。茶文化不光在汉族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少数民族也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茶文化。下面的基诺族文化为您带来古色古香的基诺族茶文化。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其余散居于基诺乡四邻山区。主要从事农业,善于种茶。

将刚采来的鲜嫩茶树新梢,用手稍加搓揉,把嫩梢揉碎,放于碗内。再将新鲜的黄果叶揉碎,辣椒、大蒜切细,连同适量食盐投入盛有茶树嫩梢的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放置一刻钟左右,即可食用。

凉拌茶实已不仅是茶,也是一道菜,既可招待远方客人,又是基诺人日常吃米饭时的佐菜,是基诺族茶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烤茶的制作一般是先用炭火将土罐烤热后,把茶叶放于罐内烤热烤黄烤香,再加入开水煮沸。传统的烤茶浓烈异常,常需兑入清水以使其清淡。基诺族烤茶醇香浓厚, 色浓味香,不仅是基诺族同胞的一种古朴茶饮,还是云南思茅地区各少数民族世代沿袭的古朴茶饮,也是招待贵宾的一种礼茶。

煮茶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其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罐内取出适量已经过加工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已经浸出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注入到竹筒,供人饮用。不管是烤茶还是煮茶,都是以饮用茶汤为目的的,故将其归结为“饮”茶文化。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