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文化习俗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的节日,那么世界各国的妇女是怎么过妇女节的呢?各国妇女节习俗有哪些?本期传统节日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丰富多彩的各国妇女节怎么过,一起过来了解一下吧。
“三八”妇女节,是全世界妇女共同的节日。不过世界上并非只有三月八日这一天才是妇女的节日,有不少国家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妇女节日。
英国:妇女求爱日,男方拒绝会被罚
英国妇女求爱日
每逢闰年的2月29日这天,英国妇女可以摆脱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向意中人或未拿定主意的情人示爱。早在1288年,苏格兰的玛格丽特女王就颁布法令,宣布闰年的2月29日为“妇女权利日”,女人可以向男人求婚,并对无拘无束地追逐女性的男人实行罚款。
对在这一天拒绝求爱者的男人,或是用1英镑作为象征性的“赎免”,或罚他们以绸缎衣服赠给“伤心的女方”。
意大利:满街都是小黄花
意大利的妇女节是比较有节日气氛的,满大街都是一种叫mimosa的小黄花(含羞草科)。据说,在意大利这种小黄花象征着女性。无论年轻的还是年迈的女人,那一天手里都拿着这花儿。不少男人手上也捧着,准备送给老婆或者老妈的,还会有人在路上免费发放。
希腊“主妇休息日”
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腊的“主妇休息日”,妇女在家不干活,一切家务全由男人承担。
印度:棒打男人节,已婚男子排队挨棒打
印度棒打男人节
在印度,一向地位低下的妇女,每年夏季都有一个扬眉吐气的日子——“棒打男人节”(lathmarholi)。这一与众不同的节日主要是为了迎接多彩的春天到来。参与庆祝的男男女女,会事先在身上撒满彩粉和颜料。男人将全身涂上鲜艳的色彩,而妇女则会穿上五颜六色的服装,头上裹着彩色的头纱,手拿竹竿“棒打男人”。男人们会用花瓣作为回击女人的“武器”。
瑞士:妇女掌权日,妇女说了算
瑞士妇女掌权日
二十世纪,瑞士妇女地位渐渐得以提高,但无论是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还是经济地位,仍落后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最明显的例子是:瑞士妇女是欧洲妇女中最晚取得选举权的。直到1971年,瑞士才赋予了妇女在联邦的选举权。
为了在社会中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瑞士联邦政府设立了特殊的妇女掌权日。根据规定,每年1月的前四天,都是瑞士的“妇女掌权日”。在为期4天的 节日中,家里大小事务全由妇女说了算,男人统统“歇菜”。一向对家务不屑一顾的瑞士男人,在这几天也必须老老实实地听从家庭主妇的安排,如果做得不好,可能还得随时返工。
德国:妇女狂欢节,男人无权过问
德国妇女狂欢节
每年的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国莱茵地区的“妇女狂欢节”。在此期间,妇女“大自由”,男人们不得查探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会被抓问罪。
狂欢节晚上,德国女人们都倾巢而出,参加各种酒会、派对。当天,女人们还有个重头节目就是,剪断男人的领带。如果哪个男子不合时宜地西装笔挺,女人们自然不会放过他。很多男人在这一天都吓得不敢打领带。还有男士为了取悦女性,准备了多条领带。当女人们进攻时,他们就干脆举手投降……然后,换下被剪的,又戴上一条新的。这一天,在德国,工会会给女职工送上鲜花,但没有休假,也不额外发钱,德国的商场也没有打折。
日本“女孩节”
每年的三月三日是日本传统的“女孩节”,又称“姑娘节”。这时正值红桃报春,是女性美的象征,所以也叫“桃花节”。这天,凡是有女孩子的家庭都会在客厅里设置一个阶梯状的偶人架,在上面摆放各种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偶人,以庆祝女孩健康成长。
高山族是台湾的一个土著民族,我们都知道台湾人热情好客,当然高山族也不例外,他们能歌善舞,勤劳勇敢,心地善良,生活在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土地上。高山族文化源远流长,那么,你知道它的歌舞以及乐器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吗?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高山族文化吧!
歌舞之神仿佛特钟情于台湾宝岛的雄奇灵秀,历史文献这样赞誉高山族歌舞盛况:“老少男女皆喜歌唱,宴会既阑,开口而讴,一唱百和,反复不倦,舞时必和以歌。”清康熙年间的《台海使槎录》一书采录了34首“番歌番曲”,很快,这些歌谣即被翻译介绍到欧洲。
高山族歌谣从内容上说
世界上的节日非常之多,以我国来说,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节日文化是既深厚又丰富的,端午节是我们纪念屈原的节日,龙舟和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嘉兴的端午节,习俗却是有另一番讲究,你对嘉兴端午节习俗有多少了解呢?本期传统节日为你解析。
举办规模盛大的南湖龙舟竞渡之前,参赛船队先要抬着龙头进行神龙祭。然后,将龙头安装在船头,在龙舟上挂上彩灯,抬龙舟下水。由祭司(仪式主持人或现场年龄最长者)用毛笔蘸朱砂,点于龙头上。一声炮响,百舸争流,引得两岸欢呼,万人喝彩。饮食习俗。
一是吃蚕花饭。端午节正是嘉兴春蚕收获的季节,为庆祝蚕花丰收,当天晚上蚕家点烛焚香,供奉鸡、猪头等祭祀蚕神嫘祖,磕拜“蚕花利市”,也有犒劳自己的意思,俗称“吃蚕花饭”。
二是吃“五黄”。即在端午节当天吃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咸鸭蛋)、雄黄酒。三是吃粽子。作为稻作文化发祥地之一,端午节包粽、吃粽的风俗千百年来盛行不衰。嘉兴五芳斋粽子在全国乃至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誉。
娱乐习俗。在嘉兴历史上,南湖龙舟竞渡一直是端午节的主要民间赛事。清代着名诗人马学乾、吴锡麟在烟雨楼上目睹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后,曾分别赋诗《烟雨楼观竞渡》、《五日南湖观竞渡》。
一是家家户户挂菖蒲、大蒜、艾叶。
二是燃熏苍术、白芷。
三是用雄黄在小孩额头上写154“王”字,身上佩香囊。旧时新丰、净相乡一带,农家有以砖测午(在院子当中竖砖一块,当看不到砖影时即为正午)的习俗,并在此日熏黄烟(用硫磺、雄黄等物)驱虫。
四是妇女用丝绸制成小人、老虎、蜈蚣、蛇等形状的发饰,插在头上,谓之“健符”,以辟邪健身。
五是在堂上悬挂钟馗、关帝像除邪;市面上敲锣打鼓,跳黑面钟馗、红须天师舞驱邪,祈求平安。
嘉兴素以“天下粮仓”、“鱼米之乡”着称,又是最早和最主要的端午竞渡文化区,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和吴越文化的深厚积淀,为嘉兴端午习俗的传承奠定了基础。嘉兴端午习俗历史悠久,节日内涵丰富,传统习俗完整,地方特色浓郁。嘉兴端午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可能也喜欢:
今年是第几个儿童节,2016年是第几个儿童节
细数历年世界海洋日主题
2015年每日财神方位查询表
历年国际家庭日主题,你知道几个?
饮食是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虽然不一定非常丰富,但都会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
那么,苗族文化有什么丰富多彩的食俗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鱼腥草、马蹄菜、刺花菜、铁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净凉拌吃。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药,食之苦涩,但却清凉、爽口、甘甜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
最为奇特的风味食品,莫过于吃竹蛆、蜂蛹、黄蚂蚁蛋、花蜘蛛、牛屎虫蛋、沙蛆等。黄蚂蚁生长在树上,身上约两厘米,腰细腹大,嘴巴里有两颗大牙,多在阔叶处做巢生息、繁殖。
苗族的烹饪方法较多,最常见的有煮、炖、蒸、炸、醮、烤、烧、烘、舂、生食、腌、炒等,其中又以烧、烤、舂、醮、生食、腌为特色。
烧,即将食物放入火中烧;烤,即将食物用竹、木棍串起,抹上佐料,在火上烘烤;舂,即把肉先切成小块,放在木炭上烘烤熟或在火里烧熟,再回上韭菜、薄荷、生姜、盐、蒜等佐料。苗家还擅于制做豆豉、豆腐、灌肠、面酱等。好吃火锅,每有佳品,必架起小锅,进蔬菜、肉、豆腐等,边涮边蘸辣椒盐水吃。
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把玉米、黄豆、蚕豆、红薯片、麦粉团、芝麻、糯米分别炒熟,用茶油炸一下,存放起来。客人到来,将各种炸品及盐、蒜、胡椒粉放入碗中,用沸茶水冲开。客人必须连喝4碗。
喝茶时,如果客人不想喝了,就把一根筷子架在碗上即可,否则主人会一直请你喝下去。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用冬瓜、桔子、南瓜一类的瓜果雕成花、鸟、禽、鱼等形状,经过数道工序制成香、脆、甜的食物。饮用时,取几块放入杯中,冲入沸水,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您可能也喜欢:
苗族传统节日:牯藏节
传统民居:苗族吊脚楼
旧文化的变革与新文化的融合:满族服饰
八角鼓,满族的戏曲艺术形式
说起陶器,对于收藏家来说,那是不得不爱啊。其中唐三彩更是值得收藏的。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作为洛阳文化里的一朵“奇葩”唐三彩有属于它的唐三彩文化。
唐三彩出现于中国唐代贵族文化的最鼎盛时期,至今已有1300多年,虽然在唐代只存在一个很短的时期,但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奇珍异宝以及艺术财富。它以造型独特,形象栩栩如生和斑斓陆离的釉色文明于是,同时又具有生活风情,在当时就享誉中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是大唐文化灿烂辉煌的一个象征,是一种别具名族风情的传统工艺品。唐代时我国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发展,文化上百花争艳,所以唐三彩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当时唐王朝的高度繁荣。唐朝社会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的审美心理趋向于丰富多彩,这从唐三彩这种淘气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唐三彩的创作内容涵盖了唐代整个风貌。唐代的各种生活用具器皿风格各样的瓷器以及各个名字的生活用具和邻国人民生活用具宗教用具中的器皿造型和装饰艺术,它都吸收进来,制作出来,应有尽有,让人叹为观止,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精品。
中国古代的工艺作品对人物的塑像往往只重视神似,对于女性的塑造更是如此,而唐三彩不仅刻画出各种形态的女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唐三彩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在之前的塑像作品中,女性的特征往往被忽略,虽然这些女佣也以带束胸,但在领口处却依稀可见微露的胸部,展现其青春魅力,这在古代的人物塑像中式不断见得。
因此,唐三彩不愧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奇葩,不管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反映出来的时代背景,都充分体现出唐王朝当时的发达、繁荣以及唐朝人们的精境界。唐三彩的璀璨夺目,和唐朝的各式各样的文化艺术相互映照,共同形成唐朝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