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同时,它还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共计有26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各民族有不同的信仰和文化,不仅习俗有很大差异,节日也是丰富多彩。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彩云之国”云南,一起来了解云南文化中的传统节日。
你可能喜欢》》苗族传统节日简介
火把节:
火把节是一种预祝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节庆活动。火把节历史悠久,早见记载。白族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彝族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节庆期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仪式和游乐方式。
白族和彝族过火把节,家家门前要竖起一个火把,村口要竖一个高15米左右的大火把,插花挂果,晚上,男女老幼汇集广场,点燃火把,围着火堆唱歌,还用烛光粉扑撒火把,气氛欢快、活泼,姑娘们要把五彩手镯线放在火堆上烘烤,藉以消除邪气;刚结婚的小伙们,当火把燃烧“开斗”掸下时,便一拥而上,抢其“开斗”上的模拟刀、戈,以求早得贵子。
火把节之夜,各家还备小火把,人手一柱,人们举着火把,同行田间,有的还骑马举火把奔驰,远远望去形成一条弯曲的火龙,场面极为壮观。这一夜,往往通宵不寐。
白族本主节:
“本主”意为“本境、本家族的福主”,是白族人民特有的宗教信仰。村民不论升官发财、疾苦病痛、生儿育女都要去本主庙祈求保佑。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都建有本主庙。庙宇宏伟,本主像雕塑精湛,造型美观。每逢本主诞辰,都要杀猪宰羊,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称之为“本主节”。本主节十分隆重,有一套完整的祭祀礼仪,伴之悦耳动听的洞经音乐和各民间歌舞表演,形成了白族地区特有的本主文化。
哈尼族的多神崇拜,是以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为表现形式的,天、地、山、树等都能成为祭祀的对象;对各家各寨的保护神祭祀也不能少,每年还要进行以阻止、驱赶、抵御各种鬼怪和灾难为目的祭祀活动,今天哈尼族的传统节日要介绍的就是后者——诅咒瘟疫鬼彩他阿牟的节日。
诅咒瘟疫鬼彩他阿牟,是云南勐海西定一带哈尼族的民间祭祀节日,在每年旱季末举行。所谓的“彩他阿牟”是哈尼语,哈尼族人认为这是一个瘟疫鬼的名字。当地哈尼族认为,人和牲畜得病传疫,都是由于瘟疫鬼“彩他阿牟”在作怪,故每年此时,都要在追玛(祭师)的主持下,举行咒瘟疫鬼彩他阿牟的仪式。
届时,各户人家先用泥捏成马、牛、羊、猪等各种牲畜送到追玛家,并放进一个用竹片和芭蕉叶编成的小筐中,小筐四角插着木棍,上扎红、白布。人们边把泥捏的动物放进筐中,边对它们吐唾沫,大声咒骂,以示对疫鬼的憎恨,然后抬至村外,扔进深沟里。去送瘟疫鬼的人还要用枪弩对沟里任意射击,意为驱跑疫魔,人畜平安。
像诅咒彩他阿牟这样的以维护村寨公共利益为宗旨的宗教祭祀活动,在村寨成员产生了一种自觉而强烈的内聚力和向心力,使人们自觉地维护宗教的秩序,并最大限度地恪守宗教职责,其目的在于祈求村寨的繁荣兴盛,寨人的平安与增加粮畜的不断丰收。
生活在农业大国的人们,耕作是延续数千年的生存根基,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汉族民间形成了指导农事的二十四节气,而哈尼族则形成了告诉族人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的节日——宣告进入农忙季节的龙笆节,那么就让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为你介绍。
龙笆节是云南省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中旬由寨里的“龙笆头”择具体日期举行。过这个节日的目的就是告知人们,从此时起已经进人了农忙时期。
龙笆节期间全寨的人一起动手,在寨子四周插上龙笆。龙笆的起点安放一个由“龙笆头”亲手制作的大龙头和一对木头人,大龙头安放在门头上,木头人安放在门里的土坎上。
卧龙表示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一对木头人则是警告所有的青年,从此时起不准再走村串寨谈恋爱。节日里,村寨里充满了庄重而愉快的气氛,男女老少都手持一件木制的“工艺品”。壮汉举起火铣对空鸣放,以示吉祥。姑娘们也在暗暗地物色着自己的终身伴侣。主妇们纷纷端出各自备好的白酒,众人边跳边饮。
节日里,外族人是不准进寨的,否则丰收的年景就会被冲掉,并给全寨带来灾难。节日一过,全寨人便在龙笆头的带领下,开始去田间耕作。从此,除有要事外,所有人在大忙期间不能随便外出。
哈尼族是我国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是一个内部支系繁多、文化富有神话色彩的民族。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哈尼族的传统节日——阿玛施节,一起来看看。
阿玛施节又叫祭母节,是云南省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属龙日举行。哈尼语中的“玛”意译为“女性”、“母亲”,所以有人把这个节日叫做“祭母节”。
另一方面,哈尼族虽是多神信仰,但人们最崇敬神树,认为神树是人的保护神,哈尼语中所谓的“阿玛”,意译为“神树”或“神树林”,所以也有人把该节译做“祭神树”,也就是祭寨神树的节日。
相传,远古时人和鬼是兄弟,后因不合而分家,鬼住草木丛中,人住杂草不长处。鬼常跑去扰乱人,于是人到天神处告状,天神同情人类,遂让女儿变作树木给人类作护寨神,并叫人每年此日到鬼住的地方敲锣打鼓,生火烧灰盖住草木,以镇恶鬼,久而久之,便成了祭祀节日。
祭寨神树以家族为单位,各个家族都有各自的神树,届时,巫师先挥舞长刀,在寨内转游,意为将村里的火神、瘟神皆赶出去,然后将涂有狗血的木刀、木棍悬挂在村口,称为断路,认为这样鬼魂就无法进寨,外人见状也不能进褰。
然后,巫师带领寨人修理水井,各家取来清水冼净祭品,各户去一男子,大家一起在神树前杀一头纯黑毛大猪,用头和脚献祭,其余则平分给各户,意为与神共享。如有不生育的妇女,可到神树前抱抱供祭的猪脚,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得子。
我国传统节日非常多,除了节日放假让我们兴奋外,似乎节日的本质和过节的目的都渐渐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与那些全国性的传统节日不同,少数民族的节日在近年来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
水族是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水族的传统节日有“多”和“奇”两大特点,也是水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水族节日。
卯节
水语称“借卯”。只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与之相临的荔波县部分地区水族人过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日子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共分四批轮流过节。由于“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故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过端节的地区不过卯节。卯日是节日活动的高潮。新年初一的卯日盛行着赶卯坡青年男女唱对歌的习俗。
卯坡是经过多年遗俗选定下来的,专让青年男女以唱对歌的形式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场所。一般多选在一个依山傍水地势较宽,能容纳下数万人平坦的坡顶上去进行。届时,不仅过卯节的村寨青年人要上卯坡对歌,就是不过卯节的外寨和毗邻各县的男女老幼也会赶来参加盛会。开始对歌前,先由一德高望重的老人当众宣布对歌场上的戒律:只准未婚青年男女方可参加对歌。并预祝对歌的后生们能在对歌声中寻到自己的意中人。
于是,在一片吆喝嬉笑声中,青年男女三五成群各自寻找自己唱对歌的对手,在卯坡的树丛中、草地上、山石旁,或站或坐地撑起各色花伞遮住脸对起歌来,如果男女双方唱得合心合意,事后只要由男方家带着猪、酒、糯米等认亲礼品前去认亲,选好了婚期便可成婚,一般家中很少干涉。因此,卯节素有“古老的东方情人节”之称。
端节
水族人称之为“借端”。三都、都匀、独山、荔波等地的绝大多数水族地区都过这一节日,是水族同胞所欢度的民间节庆中最为隆重、最盛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每年水历正月(阴历九月)到二月(阴历十月)逢亥日,就是水族过“端”的日子。端节从首批至末批,延时50余天,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
苏宁喜节
水语是“水历四月丑日”的意思,是水族民间节日,时间在水历的四月丑日,即农历十二月丑日。据水族传说,这一天是“生母娘娘”向人间送子嗣的日子,所以又叫“娘娘节”,节日的主要内容就是祭祀生母娘娘。
敬霞节
“霞”是水语“水神”的意思,敬霞又叫“拜霞”,也就是敬拜水神,是以血缘家庭为单位,各村寨联合举行祈祷雨水的原始宗教活动。主要在三都县九阡地区及其毗连地区过此节。敬霞节并非每年都过,相隔两年、六年、十二年不等。具体时间由水书先生根据《水书》推算。有十二地支子年轮一次的,也有在地支子午年六年轮一次的。
主要活动内容则各宗族以等量祭酒摆设于祭坛上(酒、糯米数量不限)。水书先生念咒词祭天、祈祷下雨。最后由各宗族的头目携带米酒到指定地点,去把象征水神的“霞石”浇淋偏倒,最后神秘地藏起来,他们认为这样才保证当地年成风调雨顺,庄稼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