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是一个非常讲究孝的国度,最大的体现方面出了日常的悉心照顾和孝顺,在长辈走后的丧葬中也要体现出自己的孝心,当然这是要发自内心肺腑的,而在河北沧州的丧葬民俗和仪式都是有另一般讲究的,本期沧州文化为你解说。
一般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出殡需要五天。老人死后要为其换衣服,开始烧到倒头纸,倒头纸的意思就是之人躺下喻意为死去。这时,儿子儿媳妇等晚辈要在场,并向亲属通知老人去世的消息。然后,要把老人安放在大厅,头上盖白布。等待亲朋好友们的到来。身体一定要安放到所通知的亲属们基本来齐为止,期间可能要历经几天时间。
亲朋们到来时,回来到死者钱吊念,孝子儿媳要跪在跟前,亲属们哭丧,孝子们也要陪其哭丧,乡邻女宾随礼多是黄表纸、白面等物,有工作或者经济条件好的女宾也有随礼实用物品的。随礼物品是有专人记录和接收的。孝子们还要换礼。亲属们也要在灵前叩头。当所有亲属们哭丧完毕,主人们就要准备设宴请客为正式出殡做准备活动。
等到了正式出殡这一天,会放鞭炮、吹唢呐、摆上几十桌酒宴。所请人物包括大操、亲朋好友、乡亲们以及吹唢呐等帮助出殡的人。大操又叫总理,又分为内总和外总。出殡这一天所请到场的客人越多,就证明老人在村里的威望越高。随礼的礼金一般都是由男宾在向逝者磕头前先交给负责记录、掌管礼金的专人。来宾随礼的金额最后还会张榜公布。
之前通知亲属们老人去世的消息的时候一般也会通知大家间隔三天还是五天出殡,出殡当天也会在室外搭灵棚,将棺材放于其中,娘家人要跪在灵前,来一次宾客就要放一次鞭炮,还要请人来吹唱。吹唱的的乐器,主要是吹奏乐唢呐、笙和打击乐锣、鼓、钹,其中以唢呐最重要,老家俗称请乐队为请喇叭匠。
唢呐吹奏的欢快、悲伤的乐曲都很有气氛,所以在农村办红白事“喇叭匠”是必请的。出殡当天是亲戚、乡亲前来吊丧的高峰,只要有人来吊丧、随礼、烧纸,所请的乐队就会在大门外奏乐。灵堂内守灵的人是要跪着陪来宾向逝者行礼的。
正式出殡前又要“搭公路”,并且要一路弹唱,孝子等人紧跟其后,意指要送走老人的灵魂。然后返回灵柩正式出殡。由16人或者18人抬着棺材去坟场下葬。出殡后的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后,要回到坟地“原坟”,检查新坟是否掩盖好。等到头七也就是下葬后的第七天、白天都要去坟地烧纸。这样下来,葬礼才算正式结束。
普米族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为中国民族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普米族文化具有浓郁的原始风格。就算是丧葬仪式也是非常的神秘,赋有内涵。
在普米族,人民用“给羊子”这个独特的风俗习惯,来送逝去的人。那么,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普米族独特的丧葬仪式吧。
“给羊子”是普米族世代流传的传统丧葬仪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呈现,它不仅是一个族群意识形态的象征,更是一个族群精神重组的纽带,故而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普米族的葬礼里,给羊子是最隆重的一个仪式。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与民族融合的不断增进,许多传统仪式已失去了原有功能,正在慢慢简化改变,有的已消失殆尽。“给羊子”至今仍是少数普米族地区保留较完整的传统丧葬习俗,并在族群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传承上担任着重要角色。
普米族“给羊子”的丧葬仪式带有远古游牧部族的浓郁风格,仪式通常是经过“给羊”、“指路”、“下葬”三个程序进行的。传说在很早以前,一群恶狼为了报仇,拼命地追杀善良忠厚的羊子,把原先有一千三百只羊子的大家族,伤害得只剩下三只羊了。有一天,狼群正准备把这三只羊也吃掉。当狼群追到一个山丫口时正巧碰上普米族勇敢的九兄弟。九兄弟守候在山丫口,箭射刀砍并将狼群全部杀死,唯有一只母狼逃脱。
据说,现在的狼便是这只母狼的子孙。猎人救了羊,羊感激不尽地说,你们救了我的家族,今后,我们活着可以让你们剪毛织布,死了可以将心掏出来祭供你们的祖先亡灵,平时也以宰杀我们吃。从这以后,普米人就用羊心来祭祖,让羊将死者的灵魂带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去。
“给羊子”的仪式在死者送山火化的头天晚上进行。先选择一只洁白健壮的绵羊,以死者的姓别定公母。将选好的羊子牵到山泉边洗净四蹄和头角,不洗身,再牵到香坛处熏烟除污。请来主祭师唱《给羊子调》。
普米人的坦率与正义的人生信条也让他们敢于与恶势力作斗争,顽强抵抗,不屈服。在《丧葬经》中,反复强调,逝者应该不要害怕,遇到什么妖,要用什么方,遇到什么怪,要出什么法。善待他人,团结友爱。羊是死者魂归的陪伴,也是死者的引路人。其中,《教导经》与《指路经》多次告诫死者,“启程莫忘牵手羊,它是您哟,起时起的伴,坐时坐的伴,忙时忙的伴,走时走的伴;出门上远路,您有作伴羊,羊绳要拉稳,形影不要离”。
“给羊子”传递的不仅是一个古老的仪式,更是一个民族的魂魄。作为一个地域与社会关联的场域,它是一个复合的宏观的价值体系,也是普米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承受载体。它经历了民族文化的自然选择与摒弃,不论作为与外界相通的“合适的文化”还是祖先崇拜的直接表现形式,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它也是一个群体面对成员死亡以精神重组强调认同群体记忆的重要生存策略。它实际要比它本身宏大得多。“给羊子”不仅仅是作为贮存传播文化记忆的媒介,更是精神重组与族群记忆认同的中心。普米人深信,灵魂终将永远回到同一圣洁的归路。
您可能还会喜欢:
你所不知的瑶族礼仪文化
怒族不可思议的桥:“溜索渡江”
历史悠久的壮族稻作文化
仙女节,怒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丧葬在我国民族文化中及其讲究,它是举行丧事,让死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等相关事宜的仪式吊唁是生者有悼念等相关事宜的仪式,建国前,县人“重死轻生,厚葬薄养”,对葬礼极为重视,致有“生时不孝顺,死后哄鬼神”之谚。未成年者及非正常死亡者方可草草掩埋。人死在外,不得抬入家门,一切从简。老人去世,葬礼繁褥。
现在城市一般将死者送到殡仪馆,习俗家中要布置灵堂。灵前安放死者遗像,安放一张桌子,桌上摆着贡品、香炉、蜡台和长明灯等。按照习俗在没有收殓之前,这盏长明灯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让它熄灭。据说这盏灯就是死者的灵魂,尸体和灵柩都忌讳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据说怕受所谓“日精月华”,更怕冲犯上天过往的神灵。因此在农村只要是举行祭奠仪式,还要搭灵棚。
搭灵棚规模的大小,主要是看丧居院落的格局。如果只搭一层院子的灵棚,叫做“平棚起尖子”,也叫“一殿”,就像古典殿堂一样,上边起一条脊。如果丧居有两层院子,就可以搭一座大棚,将这两个院子都罩上,灵棚院子的棚顶高些,前院棚顶略低,使两个顶子浑然一体,后高前低,叫做“一殿一卷”,即后院高顶为“殿”,前院低顶为“卷”,。
所谓“殿”就是殿堂的意思,所谓“卷”即棚顶全是活席,可以卷起来的意思。这种棚不但美观而且不漏水。从外观上看,使人望之,哀戚之情就油然而生。由于在这期间,吊唁的亲友多,而且时间都比较集中,凡远亲、朋友来吊唁的,就被引到这种棚里上祭。还有的棚是用来摆座,让来宾们休息、喝茶、用饭的。
接下来就是举行开吊仪式,这是最讲究排场的一个仪式。
在南方,丧家要在大门口设置一口“报丧鼓”,吊唁的人一进门就击鼓,亲属听到鼓声就嚎哭迎接。来吊唁的人向死者遗像行礼哀悼。有的地方就只在灵案上放一个铜磬,由一个人专门负责敲击,隔一会敲一记,说是铜磬响一声,黄泉路上就光亮一闪,灵魂可依着照明前行。但又不可以连敲,不然死者亡魂就会踉踉跄跄。
灵堂上孝子孝孙至始至终都披麻戴孝在灵案前陪祭。一般亲友所送祭礼是香、烛、鞭炮、纸钱、利布。吊祭的人都穿着索服,以亲疏尊卑为序,一家一堂,本家先祭、外客后祭、长者在前,晚辈在后。
在城市吊唁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了,主要是遗体告别和开追悼会。前来吊唁的人身着素装,佩戴白花和黑纱,在哀乐声中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主要亲属说些简短的劝慰的话,如“请多保重”“望您节哀”“要注意身体等”,劝慰丧家节哀顺便保重身体。
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不同,人们对死者致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民葬中致哀方式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国家的大型治丧乃至国葬及致哀形式除有吊唁、追悼会、遗体告别和骨灰安放外,主要是以下一些致哀形式:
您可能也喜欢:
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你知道吗?
宗教文化:什么是佛教文化
清教主义的起源,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八仙桌的由来,你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