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金熙华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情人节,水族也不例外,虽然水族文化是在依山傍水的环境下形成,但水族情人一样独具民族风情与地方特色,古老神秘是水族情人节是怎样的呢,那么,大家随小编走进水族,去看看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水族卯节吧。

水族卯节又称“歌节”,是水族独有的民间节日,因其古老而神秘又被称之为“东方情人节”。水族卯节流行于一部分不过端节的水族生活地区,节期为四天,按古老的遗俗以水历九、十月(农历五、六月)的卯日开始,按不同地区先后分四批逢卯日轮流过节。

卯节的起源与风俗

卯节的起源来自一个神话故事。传说远古时候一支水族的祖先来到荔波定居,禾苗忽遭严重虫灾,人们束手无策,眼看颗粒无收。这是,水书先生陆铎从天而降,指示人们扫积屋内烟尘撒在禾苗上,终于除去了害虫。人们庆胜利,聚而欢歌,代代沿袭便形成了卯节。

在水族中,有“过端不过卯,过卯不过端”的传统区分。过“卯节”的这些村寨把水历九月或十月(农历五、六月)的卯日作为新年节日,叫做借卯,意为吃卯。按照水族的族规,凡过端节的村寨,就不过卯节,而过卯节的,就不过端节。

关于这种风俗,较一致的传说是,古代水族的祖公拱登有两个儿子,哥哥被分住到上边的内外套地区,弟弟被分住到下边的九阡地区。原先约定好,丰收后到祖公处团聚庆祝。后来感到相距路远,往来不便,就决定哥哥过端节,弟弟过卯节。时至今日,各地水族基本上是同宗同姓的一同过节。

您可能还会喜欢:

朝鲜族特有的风俗之一:捣衣

朝鲜族食俗的代表:泡菜

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饮食:冷面

朝鲜族特色饮食文化:打糕

大弦戏是河南濮阳的传统文化,在古代大弦戏只演奏大曲。而大弦戏在唐朝也被誉为皇家血统,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大弦戏也被遗留了下来。下面的河南文化为你带来,被誉为皇家血统的大弦戏的表演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和大弦戏曲牌一样,大弦戏乐器也在不断沿革中,据大弦戏古曲牌传承人戴建平介绍,大弦戏在唐代时只演奏大曲,主奏乐器为竹笛、笙和三弦,到了金元时期,唢呐传入中原,受其启发,改竹笛为锡笛,大大增强了戏曲表现力。

锡笛,为大弦戏第一主奏乐器,纯锡所制,长七寸,发音清脆嘹亮,八孔,可奏五种调式。笙为大弦戏配奏乐器,有方圆两种,比其他剧种的笙多两个半音,能吹奏五个调。三弦,为演奏曲子的起板领奏乐器,材质木板、皮面皆有。

除了以上“三大件”外,还有竹笛、大笛。武场乐器常用边鼓、手板、战鼓、锣、手镲、二锣等,这些与其他剧种相同。大弦戏还有一种乐器名叫大号,俗称尖子号,下部如喇叭颈长而细,顶部有一小圆碗中开细孔,有直接对着小圆碗吹奏的,称硬号。也有用薄皮子蒙在号嘴上吹奏的,称软号。大号发音尖锐嘹亮,音高可上下滑动,配合文武乐器节拍吹奏,制造战斗气氛。

薪尽火传传承艰难

有“皇家血统”的大弦戏,奇迹般保留了几十个唐宋大曲。唐宋大曲每曲之词单独吟诵,都是极佳词作,比如《海里花》:“水秀山清,春色多光融,又只见黄莺穿枝,黄莺穿枝它就在顶上行。又听得林中鸟叫林中鸟叫不绝声。它叫得百样声,宿鸟儿有事情,霎时间风吹云散,作神思好一似蓬莱仙境,作神思好一似蓬莱仙境。”

再比如《喜归朝》:“喜归朝,万里青云渺,检点进都师,我才知天地无私日月春光照。黄金甲绛红袍,黄金甲绛红袍,玉带紧上腰,士卿揣带一个一个多荣耀。”

唐宋大曲中还有一种专用曲牌,它词曲固定,不和戏剧剧情、人物挂钩。比如《一封书》:“将笔写,写封书,晓谕皇儿你得知,朕今游玩幽州地,韩昌困朕要社稷,咱朝若有人和马,速速救朕莫迟疑。将笔写,写封书,晓谕皇儿你得知。”“专用曲牌在不同的戏中,会将人物地点换换词儿,别的不动。”戴建平道。

大弦戏中,除了唐宋大曲外,另有许多支古曲牌,形成了七大声腔190余支古曲牌。“剧团最多时曾有唱腔曲牌380余支,许多现在已经失传。”戴建平道。“唐宋大曲古曲牌,自唐代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但可知姓名的传承人,从杨志岭始,至今不过三百余年的历史。”戴建平说。

第一代杨志岭,第二代郑永福,第三代郑天祥,出生和习艺时间均不详。第四代常玉亭,出生于1847年,学艺于1858年,至此开始有比较清晰的记录。第七代戴建平出生于1948年,父亲是民间艺人,1964年,他进入濮阳市大弦戏剧团,师从第六代传承人常增善,曾向第五代高连元学习。

“在我之前,前六代都是文盲,一个字不识,但几百个曲谱都在肚子里装着,一个音符都不会错。”戴建平道。

戴建平痴迷于古曲,1973年,他曾被开封师范学院录取,因迷恋大弦戏,放弃求学机会。经过十几年刻苦学习,他系统掌握了大弦戏七大声腔190余支古曲牌,成为目前唯一掌握唐宋大曲的人。他还是大弦戏普及简谱、使用简谱的第一人,他用简谱记谱法整理出了《大弦戏音乐集成》,为抢救和保护大弦戏作出了贡献。

风信子又名西洋水仙,为百合科风信子属植物。风信子花序端庄,色彩绚丽,在光洁鲜嫩的绿叶衬托下,恬静典雅,是早春开花的着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种类。养自己喜欢的花类时首先要了解的一些相关知识,并清楚自己会不会对一些花粉之类过敏,这样才不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去风信子花语看看被誉为“西洋水仙”的风信子有没有毒?

风信子主要分布区域在哪?

风信子原产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一带、荷兰,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栽培。野生种生于西亚及中亚的海拔2600米以上的石灰岩地区。

荷兰是风信子的主要生产地,在十八世纪风信子的栽种非常流行,在当时有纪录的品种已经超过二千个以上。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各地植物园和公园才有少量栽培,用于花坛观赏。直到80年代以后,风信子才在全国各地有较大的发展,广泛用于春季花卉展览和盆栽销售。至今,栽培风信子已开始进入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室内点缀和摆放,需求量逐年增加。但中国尚未能自行繁种,尚需从国外引进。

风信子主要价值是什么?

风信子植株低矮整齐,花序端庄,花色丰富,花姿美丽,是早春开花的着名球根花卉之一,也是重要的盆花种类。适于布置花坛、花境和花槽,也可作切花、盆栽或水养观赏。有滤尘作用,花香能稳定情绪,消除疲劳作用。花除供观赏外,还可提取芳香油。

风信子有毒吗?

要说风信子有没有毒,就先研究研究风信子的有毒部分吧!多年实验表明,风信子球茎是有毒性的,如果误食,会引起头晕、胃痉挛、拉肚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瘫痪并可致命。

很多人会说风信子有毒,会不会是因为卧室里面养点风信子就会无缘无故的失眠呢?其实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哦!所以,建议不要在卧室养殖风信子,因为风信子花香味有可能能会使人失眠。不过日常只要稍加注意,并无危险,因此,也没必要对风信子拒之门外,喜欢就养吧!风信子花粉容易造成皮肤过敏,如果有过敏性体质,要注意一点。鼻子靠近花卉闻是不科学的,要避免。有些人会对风信子球茎的汁过敏,会脸部非常的痒,在包种皮的时候可以带手套防止接触到皮肤。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不要紧,不用太担心。

【结束语】很多人喜欢风信子,不仅仅是因为风信子华丽的外表,更是因为风信子迷人的花香。所以,记住了哦,不要用鼻子去亲近花粉。

河曲二人台其实就是源自于河曲,流传于晋北等地,传统剧目大概是一百二十个左右,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两人。那么,大家对于这种山西的河区二人台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么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

河曲二人台的特色

河曲二人台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二人台最初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河曲二人台的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发展到现代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洋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

河曲二人台的经典曲目——《走西口》

《走西口》创作于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反映山西大旱灾后,太春和玉莲这对新婚夫妇,为生计所迫,忍痛分离时的无限悲苦。整出戏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不是以故事诱人,而是以细节出戏,以真情感人。新婚不久的太春出去借粮,没有借上,就与伙伴相约远出西口谋生。当他不得不把动身的消息告诉妻子孙玉莲时,整出戏的情节推向了高潮,通过人物的对话,表达了夫妻情深意浓、恋恋不舍的心情。丈夫去口外谋生,妻子多方叮咛,一方语重心长、一方声声相应,对话是那样娓娓动听,情意绵长。通过人物的语言,深刻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今,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河曲、保德已是旧貌换新颜,它以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晋、陕、蒙三省区的商业流通集市,昔日走西口的悲惨生活已成为过去,但是河曲二人台这朵民间小戏的奇葩,将永远开放在人民的心里。

河曲二人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群众性,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为祖国文艺百花圆中一朵鲜艳的奇葩。2012年10月14日,由山西省文化厅授予的“河曲民歌二人台人才培养基地”在河曲二人台艺术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河曲县多年来努力发展地域文化艺术的结果,标志着河曲民歌二人台这一艺术瑰宝将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您可能也喜欢:

河南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河洛大鼓”

河南的“天籁之音”-西坪民歌

富有民间地方戏曲特色的长沙花鼓戏

地方色彩浓郁的民间曲艺--祁阳小调

现今社会好像没有什么年轻人喜欢看喜剧了,有看的都是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还有喜欢看戏听戏的。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今天带你们看看被誉为“京剧之母”的汉剧文化,这是经过了四百多年的传承才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的。它是历史的文化记忆。一起走进武汉文化看看吧。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的角色行当较为完整,共分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十大行。各行都有自己的表演程序,对兄弟剧种行当的丰富和发展有较大影响。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汉剧为京剧的形成作出过特殊的贡献,对川剧、滇剧、桂剧、湘剧、粤剧、赣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进行艺术创新的资源。

汉调在中国戏曲史上最重大的贡献是直接孕育了我国称之为“国剧”的京剧,为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岁生日,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京,湖北汉调艺人亦随徽班“北上”,徽汉相互影响,同时吸取北京的秦腔及昆腔,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班曰徽班,调曰汉调”的“皮黄”班,“二黄戏”。从声腔、板式、乐器、语音、剧目、演员、服饰、砌末等形成了一个上至清王朝慈祥太后所“独喜”,黎民百姓所“同赏”的新型剧种——京剧。(京剧之称,乃京城二黄班赴沪演出,由京班演变而来)。

汉剧在历史上不仅湖北一地,曾有荆河、襄河、府河、汉河四大河派的繁衍发展。汇入汉河为主的汉调(前期亦称楚曲、楚腔、楚调等)一直是湖北首出一指的主要地方戏剧种。楚调形成之后,外省而入的昆腔(昆曲)弋腔(弋阳腔),清戏等均曾被楚调所融汇,昆曲剧目中的长短句套曲声腔,汉剧改造成平板搬演,清戏的剧目也大量改编成皮黄演唱,仅高腔未被湖北汉剧所吸取,由常德汉剧所接纳传唱。

昔日的楚调,在荆楚大地有着“一统天下”的兴旺局面。这是由于汉口一地,九省通衢,占地势交通之利,因居于华中而四通八达;又因经济商贸物质,经与荆、襄、府、汉四大支流涌入汉水与长江交汇之汉口,商贸经济带来了地方戏曲的兴盛。地方戏曲的兴盛也推动经济的不断繁荣,“货到汉口活,戏到汉口红”,成为经济与戏曲共同繁荣的形象写照。

经过四百年的发展,汉剧已形成特定的文化内涵。它是历史悠久的文化记忆,也是具有传承性的特色文化。随着汉剧渐渐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它就成了一种较为人熟知的文化现象。汉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够帮助人们系统地去认识汉剧事物,了解古典戏曲文化的精髓,研究具有地域性的文化生活。同时,汉剧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部分内容,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积极作用。

猜你可能也喜欢:

潮州清明习俗知多少

具有原始景观的成都西岭雪山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沈阳故宫

具有当地特色的武汉饮食习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