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渗透进新的内容,还有人们的价值观念,逐渐从一个吉利的日子演变成老人节。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在《易经》中,九月九日,表示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所以称为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节,还与“久久”同音,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1989年,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寓意“久久”长寿之意。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重阳节,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好的节日,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略。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但重阳节的意义,却是永恒的。
应该还有很多人过完国庆之后上班了几天还是停留在假期的世界里,一直期待着下一次的放假。而国庆过后的下一个节日就是农历九月九的重阳节了,对于这个假期,公司是不放假的。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人,你知道为什么吗?让小编来为你讲解。也一起了解了解重阳节。
2015年重阳节是10月21日,农历 九月初九 星期三,是个很适合踏秋的时候,可惜的是,重阳节是不放假的,国家规定的放假假期中不包括重阳节,所以,2015重阳节不放假。
从以下的万年历上来看,2015年重阳节是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九星期三,一个适合踏秋的传统节日。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习俗之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节习俗之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习俗之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习俗之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九九重阳节,也叫老人节。重阳自古以来就一直受文人墨客所吟咏,流传至今的诗句也有很多。那么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是怎样的?与重阳节相关人物有是谁?接下来,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还想要了解》》重阳节登高的意义
王维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大概的意思是自己身处异乡,到了重阳节的时候不能和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甚是想念。尤其是最后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自己在重阳节这天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题目中的九月九日便是重阳节,而重阳节又被称老人节。在古代重阳节是什么节?重阳节的传说都有什么?重阳节的传说与那个人物有关系?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重阳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紧紧围绕健康平安、洪福长寿、趋吉避邪这一企盼美好未来的主题,演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主旋律。重阳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而博大精深。
【民间故事】丹朱修建重阳店
据研究人员考证,西峡重阳店最早是由尧的儿子丹朱所建。丹朱为尧的长子,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统帅大军征伐强大的东夷诸侯而获胜,巩固了尧的地位,为建立陶唐王朝立过大功,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
考古学家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中介绍:尧欲指定王位继承人,大臣放齐说:“帝子丹朱开明,可登帝位。”尧认为丹朱“不守德,好争讼”,“不足以授天下”。那时,人们把孝德作为众德之首。尧认为舜有孝德,决定把帝位传给舜,并由舜代尧执政。尧怕丹朱与舜争夺帝位,派丹朱驻守丹江和汉水交接处的丹江口,并派舜领重兵驻于黄河北 岸,监控丹朱。为了防止舜从北方攻击,丹朱在丹江边建丹朱台,在正北建丹朱城作为国都,与国都配合,建九层高的天文台,即丹朱台。并在正北建朱阳关、紫荆关、重阳店,来保护都城丹朱城。
古时就有了重阳节,并且一直发展到现在,不断的演变的中,形式了许多的文化,那么重阳节什么意义呢?重阳节什么时候被定为正式节日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2020年出行吉日
重阳节什么意义
一是“孝”文化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1988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
重阳节又名重九节。以为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双九合并,故作重九。每个地方在重阳的时候都会有登高,赏菊类似的习俗。那么在广州,重阳节的习俗有没有哪些跟别的城市不一样的呢?本文就带你了解广州重阳节的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登高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而登高则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重阳登高之俗,早在战国便已有发端,到了西汉,便渐渐成为一种习俗,并且还增添了佩荣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在古时候,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人,跟随费长房游学多年。一旦,长房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们家里要有大的灾难,应该马上回家,让家里每个人都做一个绛色袋子,里面装上茱萸,把袋子系在胳膊上,然后登高、饮菊花酒,就可逢凶化吉。”
桓景按着长房的话去做,带领全家人登山游玩。到了晚上回家,看见鸡、狗、牛、羊全部暴死。长房听后说:“这是由这些家畜代灾了。”东汉年间,这个故事传开,从此,每逢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为取吉利和避灾消祸、长寿不老,都竞相登高,登高的风俗也就兴起来了。
重阳节登高之风,到了唐代已很盛行。许多诗人为此写了不少诗篇。唐代诗人邵大震的一首诗云:“九月九臼望遥空,秋水秋天生夕风。寒雁一向南飞远,游人几度菊花丛。”反映了当时登高之风的盛行。
登高习俗在全国都很流行,可在平原地区,人们都无“高”可登,于是,有人就想了一个代替的办法,九月九日做糕吃,取“糕”“高”同音,吃糕便表示登高消灾了。到了现在,各地仍有重阳吃花糕的习俗。
在古时,最初的花糕是用植物叶子和米面制成。唐宋时盛行吃花糕,其制作就更加考究,相传武则天曾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明代制作盒子般大的花糕,接出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重阳节又得名“女儿节”。农历九月是丰收的季节,有人也把重阳花糕称为“丰糕”。
赏菊
菊花又名黄花,属菊科,花色品种繁多。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幽香清芳,赏菊就成了一件时令习俗。我国古人曾有许多赏菊诗词。如晋代陶渊明,唐代杜甫等都有佳句名篇流传。至清代,重阳节前后还举行菊花大会,倾城人去观赏菊花。现代,各地也有以菊展为贺,用菊花摆制色彩鲜艳的各种图案,画家当场作画,观众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插茱萸
茉萸,即“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灌木,春开紫色花,秋结紫黑色实,人药酿酒,有湿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可治便秘、吐泻、腹痛、遗精、消化不良等症。插莱萸可治病防疾,唐朝诗人王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英少一人”之诗,可见古人已有插茱萸之俗。此外,自古先民还于重阳之日,饮茉萸甘菊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