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布局 发布者:马原明

毛南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特色的文化传承有很多,不仅是服装与地区习俗,就是在语言文字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文化,就像各国的语言一般,是一个国家民族与其他国家民族的区别。那么,对于毛南族文化中的毛南族语言你了解多少呢?随小编去看看吧!

毛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据专家考证,毛南语约在12世纪从侗水语支分离成为独立的语种,并形成自己的结构系统及特点。因居住较集中,毛南语内部基本一致,没有方言土语差别。同时,在音节结构方面,又保留本语族一定的特征。

毛南语音结构复杂,有声母66个,其中腭化声母16个,唇化声母13个,浊塞音及鼻音声母各两套,舌面音声母、腭化声母和唇化声母各一套。此外还有送气的清塞音与清塞擦音声母,以及v、w各有不同音位之特点。有韵母86个,其中元音16个,音位关系复杂,有10个处于长短对立状态。有的则可以跟高元音与清塞音等韵尾结合成韵。但韵母y、l受汉语的直接作用较突出。共有8个调类,包括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且跟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相当;促声调的调值因元音的长短不一而有所不同。整个调值受桂北壮语影响较深。

实用的大量固有词语中,同义词和近义词丰富;量词作计算事物数量单位外,还可以给事物区分类别。毛南语跟本语族存在不少同源词,尤其与水族语言接近,因此它表达的空间辽阔,具备语言趋同因素。

毛南语构词的手法多且有特色。如表达概念的方式有比拟、联想和转义等。单纯词的结构有声有双声和叠韵关系;汉语借词为整体吸收,其音节在毛南语中大都没有意义。合成词有三种九类方式,即有带词头、带词尾及附加音节于后等类型。另有相当数量词语的序列与汉语相反,如称牛肉为肉牛,称菜园为园菜等等。在语法中的词类(较汉语多一个语气词及象声词)、词组、句子成分和语序跟汉语基本一致,特别是同本语族更接近,其语序亦为主语—谓语—宾语。

受汉族,壮族等兄弟民族影响,会讲汉语的人增多,有些混居和散居于城镇的毛南族,他们的母语音调已不纯正,壮语词汇增多,采用汉语重叠形式、部分修饰成份移在中心词前面的现象普遍化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在中国,大部分人都讲汉语,但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都有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仡佬语是仡佬族的语言,是仡佬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与众不同的仡佬族语言。

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仡佬语,只有千余仡佬族人还会说这种语言。因为居住分散,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多数仡佬族人会说汉语、苗语、彝语、布依语等多种语言。仡佬语国内认为属汉藏语系,国际上一般将其看做壮侗语族下的一独立语支——仡央语支,国外对壮侗语族是否属于汉藏语系,有许多不同看法。大体上看,仍然使用仡佬语的仡佬族已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贵州之平坝、安顺、普定、关岭、六枝、大方等县,广西,云南,越南等地也有点状分布。

根据仡佬语的语音系统、词汇构成和语法特征,仡佬语可分为四个方言,每一方言内又可分若干土语。由于仡佬族长期居住分散,故方言差别较大。黔北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哈给”,分布于贵州的仁怀、关岭、晴隆、贞丰及广西的隆林三冲地;黔中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告”或“德佬”,分布于平坝、织金等地;黔西方言的仡佬族自称“补尔”,分布于黔西、织金等地。黔西南方言的仡佬族自称“多洛”,分布于水城、织金及云南之麻栗坡、马关等地。

黔东北仡佬族也曾经有自己的语言,据明《思南府志》载,“居郡西北者,若务川、若沿河,号土人,曰土蛮,有土语”,又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苗叛时,惟沿边土蛮不从乱。土蛮者,号仡佬。” 可知今天沿河等地的“土家族”实为仡佬族。沿河务川思南等地的汉语方言中仍留有仡佬语的特征语法,比如“十几”,沿河话为“等十”或“头十”,个位在十位前面,与一部分仡佬语“数词11—19与量词组合时,个位数居前,量词居中,‘十’在后。如‘十三个’说成‘三个十’”形式相近,却不见于土家语等其他语言,当是仡佬语遗存,证明了《思南府志》民族记载的正确性。

由于居住分散,汉语已成为通用语,不少人还通苗语、彝语、布依语。过去认为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以汉字为共同文字,但是2008年底,贵州仡佬学会在贵州民间发现了《九天大濮史录》一书,证明仡佬人有自己的文字——仡佬文。

中国曾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可见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考古人员发掘了各个朝代的语言、文字等等。近现代,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各有特色。那么,布朗族的语言文化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布朗族文化中看看。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91891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保山等地区。主要从事农业。有本民族语言,西双版纳、思茅等地的布朗族兼通傣语,多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保山市的布朗族有8500多人,主要分布在施甸县和昌宁县。

我国的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

我们前面介绍了毛南族民歌文化,与民歌分不开的自然是乐器了。或许你现在对毛南族的民歌文化有所了解,但是对毛南族的乐器并不熟悉。接下来,随着小编从毛南族文化的角度来看,毛南族的人民平时用的哪些乐器吧!

毛南族主要乐器是象脚鼓、海螺、唢呐。邮票中的乐器为象脚鼓。

象脚鼓有大、中、小三种。大鼓是象脚鼓中最高大的一种,傣语称“光亚”,一般在13o~160厘米,最高的达190厘米,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中鼓傣语称“光吞”,是象脚鼓中用途最广的一种,鼓高60~95厘米,鼓面直径 23~28 厘米,鼓底直径23~31厘米.中腰最细处直径11~15厘米,常用于象脚鼓舞或节日庆祝。小鼓外形有如矮脚怀状,高仅30~40厘米,应用不如大、中型鼓广泛。

您可能也喜欢:

民间达斡尔族英雄故事都有哪些?

拥有民族特色的撒拉族特产

精美绝伦的达斡尔族剪纸文化

极具特色的锡伯族刺绣文化

受不同地理区域的影响,不同民族有着他们自己的语言与文字。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八十多种的语言,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傈僳族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化。那么,你对傈僳族的语言文化了解多少呢?接下来,与小编一起来了解傈僳族文化知识吧!

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傈僳语在怒江傈僳自治州内通用。傈僳族居住分散,所以语言也分几个方言区。

傈僳族先后使用过三种文字。一种是20世纪初由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形体创制的拼音文字,称“老傈僳文”,主要通行于怒江、保山、德宏、耿马等地基督教信徒中。第二种是由维西的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有1000多字,这种文字主要在维西部分地区使用过。

第三种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多次语言调查的基础上,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专家以拉丁字母形式创制的新文字。称“新傈僳文”,并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内推广,翻译出版了课本、通俗读物等。1990年以前新老傈僳文并行使用,现在主要以老傈僳文为主进行扫盲。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57年10月25日开办傈僳语节目。1977年云南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系开设傈僳族语言专业,如今已培养出了傈僳族语言文学的本科生和硕士生。

您可能也喜欢:

乌孜别克族的体育文化:赛马和叼羊

华丽精美的乌孜别克族服饰文化

门巴族的食俗文化,你知多少?

门巴族的信仰是什么,你知道吗?

网站地图